前不久在朱建民家里发现了一本名叫《认识电影》的书,非常喜欢,不过不好意思借阅,怕借回去会忍不住在上面乱写乱画。于是回去攒钱买了一本,最近几天一直在看。书就搁在腿上,腿在键盘下面,上班的时候敲打键盘,觉得腻了就把键盘推进去,一行一行细细读书。
这算是2008年第一本让我沉迷的书。我习惯于把读的书按料多料少归类,料少的我都懒得去翻,料多的让人两眼放光。《认识电影》差不多是我这些年看过的书中料最足的,从头到尾都是实打实的干货。每一页都有精彩的地方,所以要不停地拍案叫绝,仿佛子期遇上伯牙。近一年来看的电影很多,积攒了大量的疑惑和对专业知识的焦渴,这本书看来基本上能帮我解决了。
在公司上班的间隙读《认识电影》,在房子里上网的间隙翻《看电影》。后者让我知道了很多电影,前者可能会告诉我为什么会有这些电影。希望半年后这本书能帮我掌握足够的电影理论知识,把我武装成一个影评人。当然,只要是看电影的人都可以当影评人,我只是想使自己的电影评论更有说服力一些。希望一年内能发表至少一篇影评,把买这本书的钱挣回来。
前几天还买了几本书,《80年代访谈录》和《闪开!让我歌唱80年代》。这两本书和上次回山东的路上买的《追寻80年代》,可以合称我的“80年代三部曲”。《80年代访谈录》也是料很足的一本书,可惜看得我一直打瞌睡,只勉强看完阿城和田壮壮的两篇访谈,觉得有心得。张老六的《闪开,让我歌唱80年代》却让我大呼上当。最初读老六的文章是那篇著名的《关于毛片的记忆碎片》,觉得可读,在网上读过大半。结果文章印在纸上了却索然无味了,另外几篇“碎片”更是让人没有阅读的兴趣。如果提早翻阅一下,这本书放在地摊上论斤卖我都不会考虑。
最近感冒了,前几天每天晚上都冲凉,冲完了开着风扇睡觉,结果睡醒就头晕脑胀了。风扇是前几天买的,半球牌,蓝白两色,不知道是我组装的原因还是机器质量的问题,风不向前吹,向两边吹,所以我只能把它横着放。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我在西安除了手电筒外自费买的的第一台家用电器。那天晚上,我骑自行车带着风扇招摇过市的时候,想起了当年爸爸买第一台风扇的情景。那个吊扇是飞鱼牌的,现在还悬挂在我们老家的堂屋里,它用一个全知全能的视角目睹了我们家族二十年的沧桑变故。而爸爸兴高采烈地把它悬挂起来,也是在80年代。
这算是2008年第一本让我沉迷的书。我习惯于把读的书按料多料少归类,料少的我都懒得去翻,料多的让人两眼放光。《认识电影》差不多是我这些年看过的书中料最足的,从头到尾都是实打实的干货。每一页都有精彩的地方,所以要不停地拍案叫绝,仿佛子期遇上伯牙。近一年来看的电影很多,积攒了大量的疑惑和对专业知识的焦渴,这本书看来基本上能帮我解决了。
在公司上班的间隙读《认识电影》,在房子里上网的间隙翻《看电影》。后者让我知道了很多电影,前者可能会告诉我为什么会有这些电影。希望半年后这本书能帮我掌握足够的电影理论知识,把我武装成一个影评人。当然,只要是看电影的人都可以当影评人,我只是想使自己的电影评论更有说服力一些。希望一年内能发表至少一篇影评,把买这本书的钱挣回来。
前几天还买了几本书,《80年代访谈录》和《闪开!让我歌唱80年代》。这两本书和上次回山东的路上买的《追寻80年代》,可以合称我的“80年代三部曲”。《80年代访谈录》也是料很足的一本书,可惜看得我一直打瞌睡,只勉强看完阿城和田壮壮的两篇访谈,觉得有心得。张老六的《闪开,让我歌唱80年代》却让我大呼上当。最初读老六的文章是那篇著名的《关于毛片的记忆碎片》,觉得可读,在网上读过大半。结果文章印在纸上了却索然无味了,另外几篇“碎片”更是让人没有阅读的兴趣。如果提早翻阅一下,这本书放在地摊上论斤卖我都不会考虑。
最近感冒了,前几天每天晚上都冲凉,冲完了开着风扇睡觉,结果睡醒就头晕脑胀了。风扇是前几天买的,半球牌,蓝白两色,不知道是我组装的原因还是机器质量的问题,风不向前吹,向两边吹,所以我只能把它横着放。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我在西安除了手电筒外自费买的的第一台家用电器。那天晚上,我骑自行车带着风扇招摇过市的时候,想起了当年爸爸买第一台风扇的情景。那个吊扇是飞鱼牌的,现在还悬挂在我们老家的堂屋里,它用一个全知全能的视角目睹了我们家族二十年的沧桑变故。而爸爸兴高采烈地把它悬挂起来,也是在8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