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江湖是非多。
一件事是敏思博客要关门了(敏思公告)。我的感想,一是乌托邦的理想果然没有好下场。如今纯文学早就没了生存空间,敏思当初的定位还不搞商业模式,追求思想、不打广告,结果一百五十多万踢蹬光了,最后思想者们一起无家可归。市场经济这么多年了,你还一路看天不看脚下,掉坑里大家也没法子。其实纯思想、纯文学网站走商业路子没什么不好,我所知道的纯文学网站,榕树下据说是赚钱的,搞会员付费、搞广告、搞出版,虽然对网站的文学品质有所损伤,但毕竟是用网站本身打牢的底子,这样才有底气继续做大。在敏思幕后埋伏着的简直是一群空想家。二是大树底下果然好乘凉。其实对于用户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博客的安全系数,我当初也在敏思注册过,觉得模板挺好,尤其一种《南方周末》版面的,做得太漂亮了,深合我意,可惜网站流量小,打开速度又慢,而且总让人觉得不可靠,实在不敢把全部家当都押给它。新浪虽然世俗点,毕竟财大气粗,大家倚靠着搭些小窝棚也有安全感,而且新浪的模板比其他网站更大气,视野开阔,多少客人都招待得下。其次重要的是信息的流通是否快捷有序,小网站把这些做好难度挺大,敏思据说是几个传媒人搞的,人手和技术毕竟有限,我也去看过几次,很多话题都是拾新浪的牙慧,而且还是比较陈旧的,都转好几手了。新浪的信息优势却得天独厚,我觉得新浪应该是博客界整理资料最详尽、层次分明、传播信息最权威、迅速的网站,(放心,新浪没给我好处费)尤其是新浪擅于炮制话题,在某些敏感话题上煽风点火也很有一套,大家呆在这大树底下不仅凉快,还很有热闹可看。
一件事是一百个学者建了个国学博客圈。我觉得新浪这一手实在太张狂了。不过我更感兴趣的还是,那些埋头故纸堆的老夫子们在新浪跟前怎么就乖乖就范了呢?国学学者,总该有点矜持吧,像钱锺书先生那样,爱谁谁,才是大师的境界,他们也来趟这博客江湖的混水实在有失身份。我去几个学者的博客里看了,除了门梁上的名头,空空如也,偶尔几个用点心的把一些旧文章贴一贴,跟多数的名人博客一个路数。外间很多人都在骂新浪名人博客是在败坏博客精神,我不太同意,觉得有些博客写得其实挺好,像领头羊徐静蕾、韩寒,不过多数名人博客确实让人不敢恭维,像刘震云,(刘是我崇敬的作家,这次拿他做例子是因为对他的博客很期待,所以常去看,可惜太失望了,其余作家的博客看得不多,举不出来)那是博客吗?那是活页文选。新浪把这些人拉出来唯一的用处就是装点门面,看起来通俗的、高雅的、轻薄的、深刻的,着实济济一堂。其实新浪是把他们放错地方了,他们不应该来做博客,博客是平易近人的,他们最好被摆到名人堂里做牌位,供大家瞻仰膜拜。
一件事是寻子博客。我觉得是个好事,虽然新浪把它炒得太过分了。不过话又说回来,不这么炒几炒这人还真不好找。博客之为用大矣哉。
一件事是,今天极热。中午洗衣服,用的洗衣粉是国际名牌的,叫衣能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