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曾经沧海

(2009-07-20 09:47:03)
标签:

杂谈

分类: 感悟

汤凡45岁,杨骏44岁,孙延群41岁,半年内三个如此年轻的证券精英先后病逝,令人唏嘘感叹。

三人中汤凡最不出名,但汤凡我最熟悉,他不像“少帅”杨骏那样大器早成,也不像孙延群那样为同行广为注目,却是个人身价最高。我想可能是打理个人资产,汤凡该是最用心力的。他每天做完A股盯外盘,而且至死还保持着手绘投资品K线图的习惯。突发心脏病谢世,与其透支心力直接相关。

做私募的杨骏该是压力最大,因为客户要求的是绝对收益。他离世前半年多我曾听圈内朋友讲,一些追随杨骏多年的客户已经因联系不到他而破口大骂。那时客户们可能还不知道他已患绝症,而他自己躲过了客户的责骂,却不会躲阒无人迹时内心的自责。所以他留下一句:“再也看不到中国股市的6000点了”。

做公募的孙延群,道理上压力不如私募经理,他执掌的基金业绩尚可,但每年的排名并不稳定,压力亦是沉重。而且公募基金里压力最大的是做投资和管投资的,当然风光也最集中照射他们。而风光与压力又总是同比例放大。

但压力总不是不能化解的,关键还是个人欲求,个人价值观。四十多岁的“精品”男人,阅尽人间沉浮,攒足生活经验,在投资领域也毕竟渐入老道,还跟自己较劲——无论为个人财富、为业界面子、为职场自尊,总是没完没了的,当然可以把投资当成毕生追求的事业。但那毕竟是事业,事业(包括用不完的财富)最终都会还给社会的。事业之外还有丰富的个人生活,生命体悟,还有“不关注我们飞得多高只关注我们飞得多累”的亲友。我想,我们首先是为直接真爱我们的亲友活着,对得起自己身心愉悦地活着;而不是为事业活着。毕竟我们不是生活在“要推翻三座大山”的苦难时代,而要“铁肩担道义”地献身理想。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整天为电视里的悲惨和感人画面落泪,忙于参与一个个捐助活动,我突然意识到,我们的生命如此脆弱。我们关爱他人关爱社会,首先要从关爱身边同样脆弱的亲友做起。赚钱为啥?首先是为自己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及自己生活得更方便,更愉悦。

我又想起一个投资精英,八年前做庄一只著名庄股失败,数亿资金灰飞,那时他急得便血;这些年发奋图强,又身价数亿,半年前颈椎病加重,以致影响了视力。那也是一个把投资当事业、刻苦得多少有些不食人间烟火的角色。而他也才38岁!不写了,我得约他聊聊我们都熟识的汤凡,都认识的杨骏,都知道的孙延群了……曾经沧海难为水,在资本市场折腾这么多年了,我们啥没经历过啥没见过?放松心情,善待生命吧。

此文发表于《投资有道》8月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无畏的花季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