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利时代终结
方泉
如果没有中国人寿、深发展、招商银行和中国石化等大盘指标股的强力支撑,周四大盘一定会延续前日的惯性下跌;如果没有加息或取消利息税的传言,周三冲至4300点“政策顶”的市道,依然会有不只88点的急跌。因为,诚如笔者上周讨论所言,“半渡”之上位置的大盘短期内既无理直气壮的做多动力也无信心十足的做空理由,只能通过多空双方的反复较量,通过足够长时间的能量释放,才会做出向上或向下的趋势选择。
周四盘面的阴阳反复已经昭示了方向选择的艰巨性:先是冲高4241点,即而跌至4147点;然后再上4256点,复又跌至4160点;最后收高在4230点。震幅不过2.62%,却是几番反复。而反复的直接动因是中国人寿、深发展、招商银行和中国石化等大盘指标股的涨幅变化;同时又有几十只个股跌停,其中的20只ST股票已跌过3400点时的新低。指数或可重归新高,个股却已面目全非。
其实,5月30日4335点的所谓“政策顶”也仅是心理上的,最终决定市场趋势的当然还是估值水平和供求关系。
看了国信证券、中信证券、银河证券和中信建投等大行的研究报告,尽管他们都明言未来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总会冲减当下的高市盈率,但他们没有一家不或直接或间接地指出当下市场的整体估值是过高的,因而从行业分布看,便找不出令人放心的“估值洼地”。当然估值水平的或高或低本身就是见仁见智的,估值水平也不主要作用于某个时期的市道;作用于某个时期市道涨幅的更主要的是供求关系的变化。
6月5日大盘触底反弹以来,新增投资者的开户数尽管渐次达到了每日20万户,却再也没出现整个5月份的日均30万户;又有严查信贷资金入市的警示,又有再次加息或取消利息税的“另一只靴子”悬挂,又有QDII扩容迟早会分流A股可供资金的新渠道;还有印花税上调生生抽走的数千亿资金……总之,增量资金的高潮已经退去。而供股呢?中远集团募走150亿元、宁波商行和南京商行马上过会,中信证券增发3.5亿股至少会吸纳190亿元,还有H股回归,中石油450亿元
、建行450亿……当然,用供求关系杠杆调节可能过热的市场显出了管理层的水平提升,但真金白银地吸纳几千亿资金也确实是制约大盘冲高的有效方式。好在“大小非”解禁的数量7月份才519亿元,但8月即达1151亿元,而10月会达创记录的2582亿元……如此供求状况,大盘又能冲到何处?
大盘蓝筹股会越来越占有更大比例的市值,当然也会越来越多地吸纳市场的大部分资金。而大盘蓝筹股占据绝对比例的大盘疯狂上冲既受到了制约,也封住了过度下跌的空间。况且去年10月以后大盘股整体上涨100%,既是对过去价值的发现,也一定程度上预支了未来一、两年的业绩增长。因此大盘股,或者说大盘股越来越成为绝对主体的这个市场,其暴利时代已经终结。
那么,题材股呢?经过今年头5个月的疯狂炒做,ST股、S股整体上涨100%,题材股已经开始依据题材的真假、题材兑现的节奏和题材本身的含金量加剧分化。一句话,题材股整体上的暴利时代已经终结。当然在整体上的暴利时代终结后,牛市中带来暴利的依然还是题材股。
随此之外,可能产生暴利的所谓主题投资,尽管有正在热络的环保主题、奥运主题、稀有金属主题……但分歧截然、难成共识。
如此,自下而上地调研、细耕细做地选择,将是粗放式牛市阶段也即整体上暴利时代终结后获取超常利润的唯一途径。而这样的操作方式与大盘涨跌趋势的关联度自会越来越弱。
与其说5月30日形成了一个所谓“政策顶”,不如说5月30日是这轮牛市转入一个新阶段的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