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穿越四大无人区;10月27日 进入新疆,进入阿尔金山

(2007-10-28 13:41:50)
 10月27日领队日志:进入新疆,进入阿尔金山

    10月27日晚上7点30分,我们扎下了第11号营地,位置在鲸鱼湖的正北面。我们今天已经顺利地进入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也进入了我们这次要穿越的第三个无人区——阿尔金山无人区。阿尔金山无人区的平均海拔要比羌塘和可可西里无人区的平均海拔略低一些。我们现在营地的位置海拔4790米,第一次降到了4800米以下。而且这里的气候要相对好一些.

    今天晚上我们扎营,第一次没有风。营地建在一个一望无际的荒滩上,如果有风的话,会非常的困难。今天我们从10号营地,也就是新青峰出发,行驶了187公里,是我们这么多天来行驶里程最长的一次。原因是从新青峰到阿尔金山这一条路是一条有车辙印的路。但是在前半程,我们从新青峰营地出发遇到了非常大的雪,累计上前几天下的,地上的雪大约有三十公分厚。我们的大车在前面开路,压出车辙,小车在后面跟随。之后,尤其是在进入新疆境内后,雪就慢慢地小了,基本上都是在荒滩里面走。

    今天虽然扎营也比较晚,将近7点钟,但是因为我们今天的行程向西前进了很多,所以日落也延迟了很多,这样对我们扎营非常有利。我们希望今天晚上是我们在这三个无人区中最后一次的野外宿营。明天我们争取赶到新疆和青海交界的花土沟,在那里有石油单位的招待所,我们可以住在那里。

    之后,我们想回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第36团,也就是米兰。准备完成第四个无人区——罗布泊无人区的穿越。我们后面的路程不会特别艰辛。今天主要是行车,路上景色相对单调。为了赶路,我们绕过了太阳湖。今天只是看到了鲸鱼湖,鲸鱼湖非常浩大。因为没有一个比较高的位置来拍摄,所以很难拍出特别美的照片来。明天考察的路程比今天还要远一些,我们将会早起,完成第三个无人区——阿尔金山无人区的穿越。

 

27日考察队行进时的一段现场录音:

    我们整个队伍,现在是分成两支队伍在前进,但是经常也能会合到一起。第一支队伍是由小车队组成,4辆路虎在前边,由高志新负责协调指挥,李炳元老师负责看地形图做GPS定位。寒梅寒大夫跟随小车队,负责医疗保障。另外,领队助理李伟杰在车队最前头,负责对整个车队在行进过程中发生的状况进行摄影和摄像的记录。后面的大车队,是三辆奔驰乌尼沃克大卡车,我现在跟在后车队,负责收队。格来和我们一起在后车队。两天来,这种行进方法总的来说还比较顺利,每天我们都能够前进一百多公里。小车在前边压出车辙,大车就能够在后面跟随这些车辙行进,省却了很多寻找路的时间。当小车遇到太厚的积雪过不去的时候,大车会跟上前去把雪轧实,然后小车跟随前行,这样比较顺畅。

 

以上日志整理自领队张书清10月27日夜通过卫星传输系统发来的录音

 

中国国家地理会员俱乐部
 
穿越四大无人区;10月27日 <wbr>进入新疆,进入阿尔金山

 行程地图 10.27(蓝色标明)

 

 穿越四大无人区;10月27日 <wbr>进入新疆,进入阿尔金山

气势磅礴的冰瀑布

 

穿越四大无人区;10月27日 <wbr>进入新疆,进入阿尔金山

新青峰周边冰川发育的一条大冰瀑布

 

穿越四大无人区;10月27日 <wbr>进入新疆,进入阿尔金山

索昂格来在给一辆陆虎卫士换胎

 

穿越四大无人区;10月27日 <wbr>进入新疆,进入阿尔金山

今天一路向西,所以天长了一些,晚上7点半多才迎来日落(摄影张书清)

 

更多信息请访问:

中国国家地理中文网“四大无人区科考”专栏

 
背景资料:

鲸鱼湖

鲸鱼湖在若羌县东南部的昆仑山腹地,它东西长37公里,南北宽7.6公里,面积260平方公里,湖面海拔高达4708米,湖深2-10米。这个高山平湖是经卫星拍摄照片和地质工作实地调查后才发现的,湖水与雪山冰峰相互辉映,湖的形状恰似一条横卧着的肥大鲸鱼,头东尾西,故而得名“鲸鱼湖”。

湖的东段七分之一处,形成了一道长达7.5公里的自然砂砾堤,将湖水自然分隔成东西两部分。砂堤自然宽约200米,高出湖面2-4米,中间有缺口,两侧之水可以互通。东半湖因有玉浪河大量的冰川融水注入而形成淡水湖,浮游生物多。每年夏季,都有无数的棕头鸥和赤麻鸭等飞禽在此觅食繁育,营巢度夏;西半湖因无淡水补给,天长日久,蒸发强烈,湖水含盐量几乎达到饱和状态,是一个没有生命的死湖。由于两湖水质差异明显,自然形成东湖“鸥歌鸭舞”、西湖“万马齐喑”的鲜明对比。因此,人们又把鲸鱼湖叫作“阴阳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