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一个月去了两次上海,都是采访娱乐明星。上次是王心凌,这次是莫文蔚。
娱乐我是外行,采访都是客串,也没什么好说的。 唯一欣慰的是人到中年劳动人民本色不变,两次群访中我都克服重重困难挤到了第一排抢到话筒问想问的问题。尤其是昨天下午,现场商业味极浓,记者抢话筒之前必须先过主办方一关,要求先报问题受审,还要承诺代主办方问一些商业化问题。在这种极搞的氛围中,我抢到话筒后问了代言费和情感两个敏感话题。《东南快报》的吴海虹狠狠表扬了我,说要代表她们报纸的读者感谢我,为他们弄出了一点可读的料。
这两次加上去年的几次沪上行,娱乐之外对上海还是有些感受。世博在即,这座城市的变化日新月异。尽管仿若大工地,但交通市政的管理井井有条。目睹过三次车祸,交警都是神速般赶到现场,绝对在5分钟之内。内中外三条快速环道,都有电子屏显示前方交通状况,方便驾驶员。老街那些临街旧门面,政府统一出资装修做漂亮的标牌。浦东机场的管理和环境都非常值得称道,在机场大厅内可以买到和市区一个价的瓶装水 ,也能吃到15元的套餐。不知道其他机场是否有类似惠民政策,我是第一次遇到。
上面的细节如果可以称作上海的大气,那么另外几个细节则让我感受到它的另一面,小气。
琪琪1994年大学毕业就在上海工作,早就在这坐城市买房买车,在公司也是骨干,在可以迁入户口的时候,因为嫌麻烦她没去迁户口,错过之后就一直拿的居住证。我注意到她持有的医保卡是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卡。老实说我真是被“外来从业人员”6个字深深剌痛了,也就在那一瞬间理解了她的漂泊和孤单。她在这座城市工作生活了15年,可对这座城市而言,她仍然只是一个外来从业人员。
和其他城市一样,上海也有很多外地牌照车,但高峰期这些外照车不允许走中环和外环,环道入口有警车检查,外牌车上环道将被重罚。
上海打出租车不比重庆容易,我听当地广播知道其原因是上海的出租车驾驶员奇缺,而出租车驾驶员奇缺的理由很荒唐,上海只允许持本地户口者做出租车驾驶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