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拯救草原兴发------一个中国上市公司等待重生

(2006-11-10 08:58:05)
分类: 转载新闻
拯救草原兴发------一个中国上市公司等待重生
 
     经过近5个月迷雾般的信息不确定后,草原兴发与赤峰平煤集团的重组如今终于有了眉目。

  10月11日下午,赤峰市委、市政府召开平煤公司买壳上市情况通报会议。会议通报,平煤公司通过买壳上市重组草原兴发。

  今年以来,草原兴发这家中国最大的草原肉食品生产企业可谓风波不断——

  5月,该公司曝出存在虚增银行存款3.39亿元、进行虚假信息披露以及银行负债高达18.33亿元等一系列问题;6月,因涉嫌证券违法违规,中国证监会调查组进驻该公司,启动今年以来首次立案调查违规上市公司;7月,由于违反有关《上市规则》,公司董事会成员被公开谴责;8月,由于无法在法定期限披露2006年度中报,公司股票自9月1日起停牌;9月,公司董事集体提出辞职申请;11月,公司公告称自1日起股票简称由“草原兴发”变更为“*ST兴发”,并被深交所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的“特别处理”……

  伴随今年风波而来的,是2005年的经营严重亏损。内外交困,使重组成为这家公司的唯一选择。

 “重组还能运行下去,如果不重组,草原兴发很难。”一位草原兴发高层,今年10月1日接受时报采访时不无忧虑地说。

已经资不抵债

  草原兴发确实很难。

  来自该公司的公告显示,截至2006年6月30日,已累计亏损达15.47亿元,今年前三季度亏损数额已达2.44亿元,预计2006年度可能仍为亏损,公司股票存在被暂停和终止上市的风险。

  更甚的是,截至2006年6月30日,草原兴发所有者权益为-4412万元,已经资不抵债。此外,其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还占用公司资金3.98亿元,公司还有17亿多元的银行债务。

  公司宣传部长白国华和绿鸟事业部第一种鸡场场长谷志文均对时报记者承认,现在是公司遭遇的最艰难时期。

  由于遭遇非常情况,公司十·一期间没有放假,记者到达时发现公司总部如常运转。白国华说,假期将在11月补放。

  而该公司下辖的多数养殖场也已关停,等待草原兴发的重组。

  54岁的朱福是草原兴发的养殖户。这个养了7年鸡的人说,7年中4年赚钱3年赔钱,目前草原兴发还欠他7000多元,索要过几次也没给。

  9月29日,赤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文智告诉时报记者,多数养殖户还不知道草原兴发将进行重组的消息。但是,朱福说他们早就知道此事了。

  一位知情人士称,受影响最大的是草原兴发收购的冷库和屠宰场。草原兴发此前收购了内蒙古多数地区的冷库和屠宰场,试图垄断内蒙古市场。

  不仅如此,草原兴发还先后动用10亿元左右资金,收购21宗草地,建设羔羊育肥基地服务保障工程建设等项目。但之后由于公司战略转型,致使草业资产利用率降低,购置的10亿元草地资产,没有形成良好的经济效益,已属于低效资产。每年近4000余万元的无形资产摊销,给公司带来了沉重负担。

显然,这家知名公司如果不重组将面临更多变数。

拯救草原兴发还是发展平煤?

  “小钱根本进不去。”谈及重组时,李文智对时报记者说。

  据了解,此次平煤集团将通过承担草原兴发10亿元左右的债务,拥有其2.24亿股的股票,藉此买壳上市,从而实现拯救草原兴发。

  而平煤集团也将因此在最短时间成为上市公司。同时,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给予优惠政策,决定为平煤无偿配置10亿吨以上的煤炭资源,解决平煤公司的长远发展问题。还在税收以及各项费用中享受一些优惠政策。

  那么,为什么要采取买壳上市的方式重组草原兴发呢?

  来自赤峰官方的解释是:“草原兴发的问题将对赤峰地区的经济环境、金融环境造成很大负面影响。赤峰地区属于不发达地区,离不开金融部门的支持。如果把赤峰地区的金融环境破坏了,平煤公司的经济发展也将受到影响。这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大局。”

  据了解,重组一事引起了赤峰市委、市政府乃至自治区高层的高度重视。

  与此同时,持有草原兴发股票的民间股民,亦多次致电平煤集团询问重组细节。

  资料显示,赤峰平庄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于2000年挂牌成立,是一个有着46年历史的国有大型煤炭企业,拥有铁路运输、电力、机械加工、建筑建材、化工、林业绿化等多个参股、控股企业,总资产50多亿元。2005年,该集团生产达到1324万吨,销售收入20.88亿元,并因此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评为“2006中国煤炭百强企业”。

自传出平煤集团将接手重组后,当地坊间就对此种搭配存在不同声音。

  “如果平煤集团接手草原兴发,那么两者的未来都很难预料。”平煤集团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高层人士对时报说,(平煤)集团2002年经营形势才有所好转。1995年效益不好的时候人们才发300元的工资。现有职工28000人。

  一位员工则认为,平煤重组草原兴发,短期是个包袱,长期是个利好。他认为关键是融到资金。

  截止记者发稿时,在平煤集团网站上进行的“你如何看待集团公司重组草原兴发”的讨论中,认为“进入资本市场,有利于集团公司做强做大”占22票;认为“改善金融环境,有利于赤峰市经济发展”1票;认为“解决兴发困境,实现企业共赢”1票;认为“兴发债务缠身,可能拖累公司发展”占22票;认为“情况不明朗,无话可说”的占3票。

  据官方信息称,买壳上市、重组草原兴发绝不是以牺牲平煤公司的利益去拯救草原兴发,而是从平煤公司的长远发展来考虑的。如果平煤公司不搞新的重组,不到上市公司融资,今后就很难很好地走下去,很难做大做强。因此,从平煤公司的长远利益出发,让平煤公司买草原兴发的壳,有偿地把草原兴发的壳接过来,草原兴发的主营业务剥离出去,与平煤无关。

  据了解,在平煤集团2010年“两步走”发展方针中,计划推行的是做强主业战略、发展关联产业战略,只打算介入内蒙古地区煤炭及有色金属矿业开发,发展电力、煤化工等关联产业。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次自治区政府给予平煤的优惠政策可以算作对平煤集团的一种补偿或者安抚。

  据平煤的一位接近高层的退休工程师回忆,双方此前曾有过一段“姻缘”——上世纪90年代,张振武(草原兴发原董事长)曾主动找过平煤集团,希望后者以600万元的价格入股当时的大兴肉鸡公司,以帮助其购买500万只鸡规模的养殖场。但是,平煤集团未予理睬。

草原兴发走到今天谁之过?

  作为内蒙古乃至中国的明星企业,草原兴发如今何以沦落到被重组的境地呢?

  回望草原兴发的发展轨迹,除了早期的创业艰辛外,更多的是张振武不断疯狂兼并、扩张的野心。

  在草原兴发的“发祥地”元宝山区五家镇,流传甚广的一个创业版本是张振武靠300只鸡起家,建起了中国最大的草原肉食品生产“帝国”。

  先从教后从政,草原兴发原董事长张振武走过了一段坎坷的人生岁月。1987年,他来到五家镇任副镇长。当时适逢国家大兴“菜篮子工程”,国际市场鸡肉短缺。张认为这是一个机遇,遂带人到北京取经。回来后就在镇政府的两间办公室里,张找来两名懂畜牧的人搞起了肉鸡饲养实验,300只鸡经过两个月的饲养,达到了预期效果。

  1988年,由五家镇房身村出地,粮站供应饲料,银行出钱,镇政府出一部分资金,成立了大兴肉鸡公司。

  但是,由于没有加工厂,他们最初饲养出的毛鸡还得采用最古老的程序加工——杀鸡、煮鸡、拔毛、开膛。张振武于是开始建加工厂,扩大肉鸡饲养量,同时建饲料加工厂。肉鸡从5000迅速扩大到10万。此时又一个问题出现了,由于饲养量加大,鸡舍已经无法承受。张又开始发动老百姓养鸡。随着养鸡小区的一个个建成,“公司+农户”也成为草原兴发模式。

  1991年,张已是镇长。但是就在仕途一片光明之时,张却选择了辞职,出任大兴肉鸡公司总经理。

  如果说现在草原兴发面临被重组的命运的话,那么这可以算作一个轮回。草原兴发当初也是靠兼并重组其他企业而壮大的。

 资料显示,1993年和1995年,大兴肉鸡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更名为兴发集团,同时兼并了4家国企和3家企业。此时的兴发集团主营熟食和速冻食品,总资产达到1.7亿多元。

  1997年,兴发股票上市,成为内蒙古乡镇企业中的第一家上市公司。

  股市的回报为兴发提供了强大的膨胀冲动。新一轮兼并、收购、租赁、托管开始,林场、工业小区、奶牛公司等悉数成为兴发鲸吞的对象。尽管它还不知道是否合乎自己的胃口。

  兼并的同时是扩张。仅1997年的3个月内,兴发就在赤峰林西、敖汉、辽宁建平、乌兰察布迅速成立了4个分公司。次年,又是4~5个肉鸡养殖加工分公司成立。与此同时,大兴土木——种鸡场、饲料厂、加工厂、涮羊肉加工厂、熟食制品厂、速冻食品厂……

  1998年上半年,斥资3000万元收购了内蒙古牧区旗县的20个屠宰厂,同时配套建设十大城市500~1000家涮羊肉连锁店销售网,由此一举成为全国最大的羊肉制品生产企业。

  “摊子铺得过大,管理又上不去,这对兴发是致命的。”赤峰市委一位官员接受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

  白国华否认这种观点。她说总公司对下面的分公司管理相当严格,目前由于处于非常时期,分公司已经收归总公司直管。

  从2000年开始,张振武转向了另一个市场——资本运作。然而,一系列的运作却招来了一片质疑之声。

  《新财经》杂志2004年第3期以“被瓜分的草原兴发”为总标题发表了一组文章,对上市公司草原兴发到2003年10月8日为止完成的股权变更提出了强烈的质疑。

《新财经》杂志认为,在这个问题上的最大疑点是:一手兴办和操控着草原兴发这个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张振武在发生了这一系列重大的股权变更之后,仍然一如既往地担任董事长,并一如既往兴致勃勃地运营着这家公司。这与该公司名义上的所有权结构很不相称,因为在名义上,草原兴发的大股东是一群与他并不相干的自然人或他手下的小职员。该文引用当地的传言说,其实在收购了草原兴发控股权的那些大股东背后的正是以张振武为首的草原兴发高管。

  在股改质疑声还未远去时,禽流感又袭击了这个“帝国”。

  2005年报显示,草原兴发因禽流感导致的赔偿高达3.39亿元,赔偿涉及种鸡养殖厂23户,焚毁种鸡212.29万只,赔付2.006亿元。

  然而在公司所在地的赤峰市工商局网站企业查询系统之中,却无法查找到这23家养殖厂。

  草原兴发称,此次赔偿涉及焚毁种鸡212.29万只,焚毁商品鸡866.33万只,共计1078.62万只。然而关于此次大规模的焚鸡事件,却不见任何报道。

  公司宣传部长白国华一再对时报记者声称,草原兴发严重亏损的原因是禽流感造成的。

  尽管草原兴发身陷困境,但是公司的一些老员工仍对原董事长张振武持另一种看法。

  谷志文,这位1994年进草原兴发的绿鸟事业部第一种鸡场场长认为:“没有张振武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们经常可以在公司内部的网络上提建议,张振武人很随和,善于听取意见和建议。”

  张振武喜欢打乒乓球。有相同爱好的谷志文以前经常能在公司和张振武打几把。而今,张振武一定懂得,发球权已经不在自己手里了。

  赤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文智证实,张振武目前已经辞职。白国华称,张只是辞去了董事长职务,还兼任着总裁。而一位总部员工说张振武还在上班。

值得一提的是,草原兴发并不是赤峰市第一个被迫重组的企业。

  据了解,赤峰市目前一共有4家上市企业——富龙热力、宁城老窖、宏峰和草原兴发。前三家股权相继转让。富龙热力已经由北京锦绣大地农业公司接手,据赤峰市委一官员介绍目前效益还不错;宁城老窖也被北京一家公司收购,更名为赤峰顺鑫宁城老窖酒业有限公司;宏峰公司则于2002年、2005年分两次将股权分别转让给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和青岛海协信托投资有限公司。

  这些公司都有着相似的经历,比如上市募集资金、兼并收购壮大自身、股份制改造、银行贷款、重组、股权转让等。

  这难道是中国企业的宿命吗?

                                                     尹守刚 陈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