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t56.net/news/UploadFiles_3233/200704/20074298138208.jpg
元朝末年,义军首领朱元璋指挥自己的军队东讨西伐、南征北战,纵横捭阖间不觉荡平群雄、驱灭蒙元,建立了武功威震华夏的汉族政权。在开国皇帝的任上,朱元璋依然非常强势,他的铁腕治理虽有猜忌、杀戮过重之嫌,但他确实架构、整顿出了一个制度相当完备、吏治相当清明的美好国家。朱元璋开创的大明王朝轻税薄赋、教化普及、公道昌扬,天下百姓乃得以在丰饶的大地上尽享太平、小康之福,士农工商、诸行各业,无论是织布耕田还是经商做工,人民无不安泰怡乐。而这个疆土阔大的帝国,也由此葆有了二百多年的青春与壮丽。
如此雄主,难怪毛泽东对朱元璋的武功也颇为服气,难怪孙中山在民国草创之初要去拜祭明孝陵,也难怪康熙皇帝会以“治隆唐宋”四字高度评价这位明太祖。
在朱元璋做了10年皇帝之后,胡惟庸谋反案、蓝玉腐化案、空印案、郭恒贪粮案等特大案件相继爆发,据说为处置这几个案子,朱元璋陆续处死了很多很多人,其中包括许多开国功臣。有关这几起大案为什么会发生,是否只是屠杀功臣的借口,似乎是众说纷纭。不管怎样,朱元璋倒的确是藉此巩固、强化了皇权。但以朱元璋的雄才大略,他显然是有着强烈而鲜明的社会理想的,从流传下来的朱元璋的种种言行我们都可以得出这样的判断——朱元璋这样做绝非只是为了在百年之后自己的子孙们能够永远地坐稳皇帝的宝座。事实上,为了集权于皇帝而对制度进行的一系列调整和创造性安排,在根本上也是有利于朝政稳定、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的。
也许是因为朱元璋出身的低微,做了皇帝的他在勾绘、打造帝国的制度和结构时,无时无刻不把普通平民和广大农民的利益放在心里,看得很高;他高居万民之上,但却始终站在最广大老百姓的立场上来思考国家的定位,安排国家的命运。他深知官场贪墨对民生的极大危害,他极端痛恨贪官污吏对国家肌体的任何噬咬,因此,朱元璋对帝国的官员阶层约束可谓严苛,他对腐败的惩治下手可谓酷辣。以重典刚猛治国的这位太祖皇帝,满怀赤诚地渴望这个由自己在乱世中一手缔造起来的国家能够比以往的任何一个王朝都要更公平、公正,更稳固、长久,更富足、昌盛。事实上,他的梦想似乎是实现了。
但在朱元璋落实这一堪称无比美丽的社会理想的过程中,许多开国功臣的被杀——如果他们真的被冤枉了的话——则实在是令人寒心!为此,朱元璋得了骂名,遭了愤恨,但这位铁血帝王似乎顾不上这些个了,他听从内心对自己的导引,坚决地挥动他的巨人之手给那些有劣迹的可疑的官员以无情的打击,哪怕用连坐,用酷刑,他也打算铁着心坚决地按自己的想法去做。
不管这许多的大臣是否真的被冤枉了,如果我们站在朱元璋的立场上来看问题,则他的种种行动显然也是很好理解的——如果有谁要谋反,如果他竟然谋反成功了,则后果必将不堪设想!如果立有各类大小功劳的臣工纷纷骄奢贪淫,如果朱元璋对这样的表现不做任何惩处,那这个新国家的腐烂也就指日可待了。朱元璋的问题在于,为了确保江山永固、人民幸福,他似乎把杀人游戏玩得过大,过于扩大化了。
不可否认的是,朱元璋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树立了官场的正气,澄清了吏治——此后很多年,明代官场的腐败现象确实是少见了。因为朱元璋是从骨子里对老百姓爱得深沉,所以他在反腐的问题上毫不手软,也绝无姑息和迁就。应该说,朱元璋对腐败的深恶痛绝以及他采取的铁血手段和作为,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都可谓是少而又少的。所以说,朱元璋这个人虽然有着比较明显的缺点,但在任何时代,他都应当称得上是一位伟大的反腐皇帝。
近日刊于《中国图书商报*阅读周刊》
| http://www.peyed.com/upload/resources/2007/7/31/1185864507069.jpg |
| http://trip.rsscity.cn/Upload/Uploadfile/2005102001160613557.jpg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