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进舱体验“蛟龙”号----我随“蛟龙”去探海之五

(2014-08-30 23:35:02)
标签:

蛟龙

下潜

海底

亲身体验

分类: 山光水色

进舱体验“蛟龙”号----我随“蛟龙”去探海之五
进舱体验“蛟龙”号

----我随“蛟龙”去探海之五

 

许 

 

  劈波斩浪,“向阳红09”科考船战胜了台风的干扰,在西太平洋上全速前进,驶向预定海域。我们的“蛟龙”号一点儿也没闲着,利用晴好天气进行通电检查。7月12日上午,我按照与负责潜航的副总指挥叶聪的约定,来到后甲板上:借机进舱参观体验。本来,“蛟龙”号已经做好各种准备,只等到了作业区就实施下潜,是不允许外人再进去的。但在我的一再要求下,得到了指挥部批准。

 

“深潜英雄”之一傅文韬带领我和向九船船长陈存本进舱――他和船员不辞辛劳为“蛟龙”号提供了母船平台,有机会也想来代表大家“过把瘾”。我们按照要求穿好工作服,戴上安全帽,一步步沿着扶梯登上了“蛟龙”号壮硕的身躯。它的圆型舱口开在顶部,竖着一架钢制小梯,旁边还有一条天蓝色的通风管。因舱内密不透风,下潜前要用它不断通风降温,潜航员就位后再连同扶梯取出来,关好密封盖子。傅文韬第一个先下。而后,我也按照他的做法:摘掉安全帽,脱掉工作鞋――在舱内是只穿袜子或软底布鞋的,随之下去。舱口直径大约五、六十公分左右,我并不是胖人,仍感觉舱口不大,就像钻进坦克一样,小心翼翼地一级级慢慢下到蛟龙肚子里。

 

紧接着,陈存本船长也沿梯下到舱内。里边大约有四、五立方米空间,呈球型,没有固定坐椅,只有三个海绵坐垫。傅文韬坐在中间主驾驶位置上,身前几个操作手柄,下边有个放脚的空地,我和陈船长分别盘腿坐在两侧。抬眼看去,前后左右全是各种显示屏、仪表以及密密麻麻地按纽、线路等等,如同飞机驾驶室内的情景,只是窗口要少也小得多,一共三个,正前方的观察窗稍大,左右两边较小,都是圆圆的,用厚厚的耐高压材料制成。由于没有下水,用盖子盖得严严的,一点光都不透······

 

小傅是我国培养的第一代深海潜航员,伴随着“蛟龙”号一步步成长起来。他连续参加了4年的海试,已经下潜过30多次,曾在马里亚纳海沟创造了深潜7062米的世界纪录,并运用机械手采取了大海参、蜘蛛蟹、海山石等样品,与其他七人一起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中国载人深潜英雄”称号。他中等个头,身材匀称,帅气而文雅,是一个沉稳坚毅的年轻人。他耐心地给我们讲解潜器的构造、特点和如何操作,特别指出我们的科学家和领导者是以人为本的,始终把潜航员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因为数千米深的海底神秘莫测、诸事难料。

 

“你看,这些都是生命支持系统和紧急脱险装置。一旦遇到麻烦,可以有几种办法迅速抛载上浮,如果身陷泥沙,还可发送一根带浮标的长缆,海面上的母船发现了就能够立即施救。因而请放心,我们的蛟龙号是很安全的!”话是这么说,我还是对他们充满了钦佩和敬慕之情。常言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敢的人,那第一批试验下潜深海的人更是勇士中的勇士。看到我兴致勃勃、跃跃欲试,小傅主动提出跟我换个位置,让我“当”一回主驾驶。

 

哈,这可是意外之喜,如果真是在海底潜航,我可不敢接过主驾驶的操作把手。坐在中间,感觉大不一样,俨然是这条深海蛟龙的主人,我煞有介事地握着手柄,在傅文韬指点下,下潜上浮,前进后退――当然只是做做样子。陈船长在一旁充当起摄影师,不停地为我们拍照留念。

 

下潜时外面是什么样子呢?“我们的蛟龙号每分钟下潜四十米左右,从观察窗看出去,开始还能看清海水的蓝色,越来越深,二百米以下基本就是一片漆黑了,偶尔划过一些发光的海鱼、磷虾之类的生物,像流星雨,但没有那么快······”“是不是像夏夜田野里的萤火虫,一闪一闪的?”“对对,你这个比喻比较形象。”“舱内和舱外都不开灯吗?”“不能开,因为有些海洋生物有趋光性,看到潜器灯光可能冲过来。外国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有一次开着灯,竟然遭到一个大家伙的冲撞,差点把观察窗撞破了。我们只有悬停或坐底后,才打开舱外灯工作,光亮能照出十几米远,再操作潜器以一两节的速度慢慢前行,观察地型、生物和矿物·······”小傅娓娓道来,在我们眼前展开了一道奇妙的海底风景线。

 

“前面有一个大海星,我需要采集它做样品,怎么办?”说话间,我别出心裁想出了一个情况。“好,你可以用机械手抓住它,放到前面的采样篮里盖住。”小傅说着,手把手地教给我使用机械手工作。这是他练就的一个绝活,两手交叉操作――因为机械手柄在左侧,而人的右手比较灵活,他就用左手稳定潜器并慢慢接近目标,右手则操纵机械手捕捉生物或矿物标本。双管齐下,相辅相成。

 

“在蛟龙号五千米级海试时,我就用这个方法采集到一个深海海参,足有40公分长,人们还从未见过。在灯光下通体发蓝,几乎透明,漂亮极了!”“是啊,那应该送到水族馆里养起来,让大家参观。”“不可能了·······”小傅摇摇头:“那是几千米深的海底生物,随着潜器的上浮,压力减小,就像我们人类不适应水下压力一样,它也受不了无水压的环境,体内器官会膨胀,到了海面已经死了。至于它在深海怎样繁衍生存,要请生物学家去研究了。”

 

那太可惜了。我遗憾地叹息了一声,又问了另外一个问题:“海底地型是怎样的?有山吗,有植物吗?”“海底与陆地上差不多,有平原、沙漠,也有海山,平顶的,尖顶的,还有深不见底的裂沟。但是没有植物,生命体只是动物或者浮游生物。人们原以为深海漆黑冰冷,没有生命,其实当潜到几千米海底就会发现,在冷泉区、热液口还集聚着不少鱼虾贝类呢。此外,海山上下埋藏着丰富的锰结核、富钴结壳等矿产资源,如果开发利用,会极大地造福人类。”

 

哦,神秘的海底世界,还有多少未知数需要人类去破解呀!我们的“蛟龙”号载人深海潜水器和英雄的潜航员,就是华夏儿女打开这扇“龙宫”大门的钥匙。

 

痛苦的日子总像细线一样长,而欢乐的时刻却像针尖一样短。不知不觉,我们竟在舱内度过了近一个小时,如果不是通风管不停地送风,身上早已是大汗淋漓了。这时对讲机响了:“请船长到报务室接电话。”可陈船长意犹未尽,说:“先请别人代接一下吧。”哈,原来他也想体验一下主驾驶的感觉。我说:“这与你驾船不一样吧。”“是啊,在这里站都站不起来,他们更不容易哩!”

 

我和他交换了一下位置,继续在傅文韬指导下了解蛟龙的脾气秉性。直到舱外的叶聪副总指挥催促进行下一项检查了,我们才恋恋不舍地爬出“蛟龙”号潜水器。阳光明媚,海天一色,我出舱后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做了一个挥手致意的手势,请工作人员帮助拍了照。虽然没有真正下潜到深海,可我的感觉却如同刚刚从海底归来一样兴奋。海洋,生命的摇篮,人类的故乡。你的儿女只有更深刻地了解、认识你,才能更好的开发、爱护你,达到人与海的和谐共生·····

 

进舱体验“蛟龙”号----我随“蛟龙”去探海之五

(太平洋,我来了!)


进舱体验“蛟龙”号----我随“蛟龙”去探海之五

进舱体验“蛟龙”号----我随“蛟龙”去探海之五
        (准备进舱)

进舱体验“蛟龙”号----我随“蛟龙”去探海之五

进舱体验“蛟龙”号----我随“蛟龙”去探海之五

 


进舱体验“蛟龙”号----我随“蛟龙”去探海之五
 (深潜英雄傅文韬在给我讲解驾驶“蛟龙”号)


进舱体验“蛟龙”号----我随“蛟龙”去探海之五
 (我当了一回“蛟龙”主驾驶)

进舱体验“蛟龙”号----我随“蛟龙”去探海之五
        (海底岩石上的海葵)


进舱体验“蛟龙”号----我随“蛟龙”去探海之五
 (海底海参)


进舱体验“蛟龙”号----我随“蛟龙”去探海之五
  (海绵)


  进舱体验“蛟龙”号----我随“蛟龙”去探海之五

(海底冷泉区的贝类)

 

进舱体验“蛟龙”号----我随“蛟龙”去探海之五
(陈存本船长在看我操作,跃跃欲试)


进舱体验“蛟龙”号----我随“蛟龙”去探海之五
  (傅文韬手把手教我一边驾驶,一边用机械手取样)

 

进舱体验“蛟龙”号----我随“蛟龙”去探海之五


进舱体验“蛟龙”号----我随“蛟龙”去探海之五

(胜利出舱)


      进舱体验“蛟龙”号----我随“蛟龙”去探海之五
 (深潜海底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我等于“下潜”了一回)


进舱体验“蛟龙”号----我随“蛟龙”去探海之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