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瘦无关乎身材

标签:
时尚身材胖瘦 |
分类: 《时文博览》美文摘录 |

胖瘦无关乎身材
□郭
胖瘦标准不单由时尚界掌控,时尚毕竟是一门生意,客源在哪,就得追逐而去。然而,胖瘦并非只关乎审美眼光,更关乎社会贫富现实。现代社会之所以鼓励瘦,因为苗条身材反映了财富。
一向崇尚“排骨酥”的高级时装界酝酿加大尺寸,争取“肥润”客源。
长期以来,流行时尚界一方面鼓励女性爱自己,一方面却又透过各种广告讯息、媒体宣导,不断告诉她们,你其实一点也不完美,因为你太矮、太胖、太老,皮肤粗似砂纸,小腿短若莲藕,难怪你不幸福。看看那些选对洗发精、穿对鞋子及罩杯正确的女人,她们多么快乐洋溢,因为她们“值得”。
伸展台上的女模特儿个个不满二十岁,身高如竹、手细腿细、乳房紧实,没有肚腹及下垂臀部,只有比例匀称的美腿。这些少女模特儿身上穿的衣服要卖给那些已过了青春期、面对人生困境的成年女性。
苗条意味着财富
而少女模特儿虽然年轻美丽,毕竟不够完美。为了符合“专业”要求,女孩们还来不及发育便停止进食。
2006年,21岁的巴西模特儿长期激烈减肥,引发肾衰竭,身高174厘米的她死时不足40公斤。另一名乌拉圭模特儿也因厌食而心脏衰竭,隔年,18岁的美国模特儿死于相同原因。
于是,西班牙服装节坚持不用骨感模特儿,意大利、法国想要借立法阻止年轻女孩厌食。《Glamour》杂志前年夏天用了一名肥胖金发女子当封面,堪称时尚界创举,法版《ELLE》杂志去年4月专题拍摄“大尺寸女孩”,执时尚牛耳的中年时装设计师Marc Jacobs宣布未来可能增加号码尺度,以开发胖顾客市场。
然而,香奈儿首席设计师、人称“时尚大帝”的卡尔·拉格斐一听见德国服装杂志要起用胖模,马上刻薄挖苦:“只有带一包薯片坐在电视前的肥婆,才会觉得瘦模特儿很丑。”英国设计师朱利安·麦当娜公开表示,如果英国名模选拔秀让一个胖模特儿赢了,那将是“笑话”。
其实,胖瘦标准岂单由时尚界掌控。撇开艺术追求,时尚毕竟是一门生意,客源在哪,就得追逐而去。
人类对美固然有难以描述的主观喜好,例如一尊两千年前的维纳斯雕像早已失去了双臂,依然穿过浩瀚时空,轻易说服了后代人。那是美的化身,然而,胖瘦并非只关乎审美眼光,更关乎社会贫富现实。现代社会之所以鼓励瘦,因为苗条身材反映了财富。
胖瘦经济学
以前农业社会喜欢圆润体态,因为此种女性形象代表了富贵多子,三餐饱足,无须劳动,容易受孕,正所谓“富态”、“福相”。
相对瘦小的女性则象征了贫穷、饥饿、劳累干活、一副不易受孕的“薄命”相。但是到了工商业年代,食物量产技术发达,吃饭已不成问题,人类愈来愈高头大马,却群聚都市,不必下田种地,于是“吃得饱”更要“吃得好”,两种不同食物系统便养出两种不同人种。
今日,胖子是穷人,瘦子是富人。劳工阶级依然停留在只求温饱阶段,撷取大量便宜食物,如冷冻食品、速食、淀粉制品,净长虚肉。
而有钱阶级则要求吃得精,填饱肚子不是重点(甚至时不时还要禁食排毒以净化身体),讲究有机,口感品味替代充饥本能,长肌肉而不是脂肪。
锻炼身体更是一种有闲阶级的象征。劳动不是运动,穷人整天工作,肢体疲惫而不是舒展,随便吃点营养成分早已破坏殆尽的微波炉晚餐,“带一包薯片坐在电视机前”成了最大消遣。
而富人有闲,出门旅游,乡村度假,打高尔夫球,定期上网球课,专人指导瑜伽,豪宅内装私家健身房与后院游泳池。
打造身体成为现代有钱人的特有理念。延长寿命,也要保持青春。房子买不完,古董收不尽,钱财乃身外物,拥有年轻、美丽而健康的身体才是股市买不来的终极财富。
饮食养生,坚持锻炼,外加美容、药物、开刀等种种医学手段,愈花时间金钱,愈显示富人的富裕。“只有懒女人,没有丑女人”,其实应该是“只有穷女人,没有丑女人”。
拉格斐鄙夷的不是不花时间精力运动的肥婆,而是“花不起”时间精力运动的穷妞。而那些愿意花无数资源追求“时尚美”的女性也不只为了“宠爱自己”,同时为了社会认可。因为,当今社会里,潜而未显的社会默契是:“瘦而美”即“富且贵”。要看起来像杂志模特儿,因为要得到社会尊重。
胖瘦时尚不只是服装美学,也是社会经济学。如果有一天医学发现脂肪有助长寿,而所有富人开始拼命增胖,拉格斐发现他的高端客户因此增码至十四号时,我们的“时尚大帝”就会说“只有劳碌命的瘦皮猴,才会觉得肥胖是一种病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