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文博览财经 |
●张满征
跳槽,给自己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感谢领导和同事长期以来对我的帮助和照顾,选择离职是因为觉得这个行业并不适合我,我个人很难有进一步发展……”
这是毕业快一年的小李在辞职信中的一段话,像很多新进职场的大学生一样,小李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并不十分满意,但经验和能力并不突出的他只能选择妥协,安慰自己学到经验后就可以远走高飞。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小李终于觉得“翅膀硬了”,开始边上班边寻觅新工作。
像小李这样为了“高收入”而舍弃了兴趣和专业的大学生不在少数,收入水平成为他们择业的“最关键因素”,而且毕业生之间攀比收入的风气也越来越浓。老同学见面第一句话就问“在哪工作”,下一个问题必然就是“工资多少”。收入高的自然非常自豪,收入低的就抬不起头。
像小李一样,很多人辞职时都会给自己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个人职业发展需要、对自己的重新定位等等,而决不去谈是金钱的诱惑让他们选择离开。事实上,“鸟从良木而栖”,跳槽者追求更高的报酬是没错的,但问题的关键在于金钱的迷惑容易让人忽略对前途的考虑,很多“良木”只是看上去很美。
被金钱迷惑,当心鸡飞蛋打
“本科生,第一年月收入1500元,年终奖5000元;第二年月收入2000元,年终奖8000元。中午免费就餐,个人业绩突出,另有红包奖励……”
这是一年前先明在一次招聘会上看到一家企业给出的承诺,当时正打算换工作的他心动了,因为虽然月收入和现在的工作持平,但5000元的年终奖还是很诱人的。先明投上自己的简历,对方听说他是应届毕业生后非常高兴,说了些“公司需要有干劲的年轻人”之类的话,就把他录取了。
但来到新岗位的先明没两个月就心凉了:自己兢兢业业工作,经常加班加点。但老板从第二个月起就变了面孔,考核内容十分苛刻,诸如迟到、早退、病事假、工作失误,甚至是午餐时丢下饭粒,每一项少则扣罚几十元,多则上百元。
几个月下来,就有几个新同事忍受不了老板的严厉而选择了辞职。先明虽然也觉得很苦,但毕竟已经坚持了半年多,年终奖看起来已经不那么遥远,于是就下定决心坚持到底,一拿到奖金就辞职,告别这份苦差。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就在临年终只有两个月时,公司宣布精简人员,有十多人被提前解聘,而先明就在其中。这下他可是有苦说不出了,因为在签订就业协议时,明确规定月考核率不够标准者,公司有权单方面解约。这时先明才明白老板为何会如此苛刻,而且他还听说这种伎俩该公司已连续使用了多年,辞退多少,又补充进来多少,年复一年。而那些在以前公司工作的同事,工资都已经涨到不错的水平。
没办法,先明只能自认倒霉,恨自己当初只看到年终奖,而忽视了“陷阱”。大学生涉世未深,很多时候只凭面试单位的口头承诺就相信未来真的很有“前途”,但殊不知那些承诺中会有很多水分,如果不打听清楚真正的待遇如何,很可能最后吃亏上当,自讨苦吃。
骑驴要找马,更要量力而行
刘澄原来是一家体育营销公司的策划,公司规模不大,业务量有限,他经常抱怨自己不能大展拳脚。所以当“机会”出现在面前时,他发誓决不放过。
一次在和一家全国知名大企业的合作中,他得知对方正缺一个营销策划人员。于是刘澄毛遂自荐,终于,他的坚持和上进打动了对方,对方答应给他一个试用的机会,与几名竞争者竞争这一职位。
其实,刘澄自己心里也明白,原来任职的小公司锻炼机会更多,每项工作刘澄都可以全程参与,但那家公司的品牌和5万元的年薪实在太有诱惑力了。
接受挑战的刘澄没能像励志电影中的主人公那样取得奇迹般的成功,公司的工作强度和难度大大超出了他的想象。“以前我觉得只要肯努力就没什么做不到的,而且我对自己的能力也有信心。但公司每个月的绩效考核实在是太难通过了,我拼尽全力,还是没能成功。”三个月试用期后,刘澄黯然出局。
选自《时文博览》08年5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