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祝贺《我是编辑》出版

(2006-03-13 20:16:57)

我热烈祝贺叶至善同志——叶老的文集《我是编辑》出版。这是有益于中国编辑队伍建设的一本好书。今年还是叶老的八十大寿。我衷心祝愿叶老健康长寿,继续推动中国出版事业迈向21世纪。

叶老是著名的编辑家,是中国编辑学会的顾问,是我们的前辈和老师。他给我们的不仅有言教,更有身教。最令我们钦佩的是他的编辑实践和人格力量。在他的身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老编辑的优良传统。

叶老把他的文集命名为《我是编辑》,寓有深意。这是一种宣告。它宣告了叶老作为一位老编辑,对编辑职业的强烈的自信、自尊和自豪。1996128日,在中国编辑学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叶老讲了一段话。他说:“记得在编辑学会的成立大会上,我作了一个极其简短的发言。我说我喜欢做编辑工作有两个原因:一是能满足我的求知欲,我的许多知识,大多是为了做编辑工作,强迫自己学的;二是能满足我的创造欲,每一本书,从提出选题到印制成书,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发挥我自己的创造。所以我非常喜欢这个工作,已经做到老之已至,还想一直做下去。”这是带有明显个人特色的朴素语言。它表达了一位老编辑的昂扬的精神状态和高尚的思想境界。这一段话,胜过许多关于编辑职业道德的论述。

编辑是什么?199831日,中国编辑学会通报了一则资料:《国内外若干工具书对“编辑”一词的表述》。国内外21种工具书,对“编辑”一词的表述彼此不尽相同。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是,对稿件和资料的组织、收集、审读、选择、修改、补充、编排、设计,等等。当然,究竟怎样表述,作为科研课题还可以继续探讨。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人类的一切研究和创作的成果,要公之于众并且为公众所享有,无不经过编辑的选择、加工和编排。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编辑对人类文明的开创和发展,起着无可替代的组织推动的重要作用。在这个意义上,编辑代表着人类的良知,社会的追求;编辑代表着对历史的梳理,对未来的企盼;编辑是对文化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是对精神矿藏的挖掘和冶炼。一句话,无论物质文明建设还是精神文明建设,都离不开编辑的贡献。我体会,这正是叶老不要别的头衔,而豪迈地宣称“我是编辑”的缘故。

编辑的优良传统从总体上反映了编辑的本质、编辑的功能、编辑的地位和作用。现在形势发展日新月异。这一切会不会改变呢?我看不会。

比如,我们正在建立市场经济。经济和文化要互相支持。如何把市场经济和精神文明结合起来,利用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关键在于编辑的切实把握和有效运作。

比如,我们正在发展高新技术。高新技术为文化产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先进的物质载体和传播手段。熟悉和运用高新技术,充分利用先进的物质载体和传播手段,使文明成果得到更好的表现、更快的传播,关键也在编辑。

比如,我们正在进入信息时代。信息爆炸,各种信息铺天盖地洪水般涌来。对信息的有效利用,其基础是对大量信息的及时采集、分析、选择和编排。这正是编辑的功能。

所以,尽管形势日新月异向前发展,编辑的环境有变化,编辑的手段有变化,编辑的视野有变化。但是,编辑的本质、编辑的功能、编辑的地位和作用并没有改变。编辑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不仅没有改变,反而工作的要求比过去更严更高。想到这些,我觉得在当前结合新的情况,继承和发扬老编辑的优良传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叶老为《我是编辑》的出版填了一首《蝶恋花》。叶老心目中的编辑生涯,虽然“句酌字斟还未妥,案头积稿又成垛”,却依然“乐在其中无处躲”。说得好,“乐在其中”。这是编辑之乐,是求知之乐、创造之乐、奉献之乐。叶老,愿我们大家与您同乐。

(本文是作者1998422日在叶至善同志文集《我是编辑》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