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长江文艺·好小说》选刊2013年第九期
(2013-10-25 09:44:21)
标签:
王安忆张翎鲁敏樊健军杂谈 |
分类: 凸凹评论 |
阅读备忘
王安忆《妙妙》
王安忆一起笔就跟读者玩了一花招,以为写宝妹,读着读着就读到妙妙来了。妙妙是镇政府招待所的服务员,因为口岸优势,得以接触到不少远方新鲜事,认识外地客人。妙妙喜欢领先镇上的潮流,服饰、爱情等诸方面(在服饰方面的领潮描写,我们在《长恨歌》中见过)都领先,这样,她就成了镇上的异类。她的第一次、对她自己有着深远影响的领潮,是被剧组一个北京小演员,强行做了爱,这让她庆幸不已。后来,她又把自己给了一个大学生和一个有妇之夫。妙妙最后成了大龄女,落了单。几乎每个小镇都有一个妙妙,但《妙妙》(原载《上海文学》1990.12)把妙妙写出来了。它写了一个普通的有个性的人,却写出了一宗共性,一种悲凉。同为王安忆写城镇小人物的中篇,我喜欢《妙妙》,但我更喜欢《众声喧哗》,后者的语言更灵动、更有趣儿。对王安忆,只能让她自己跟自己比。
樊健军《罗单的步调》
村里的罗姓与武姓是世仇,罗单被武家冤枉后离开了村庄。多年后,他回来了,利用金钱和智慧,绑架了村、镇权力,对武家开始了一步一步的复仇行动。复仇中,他发现了自家嫂子与武家的偷情行为。武家的经济被摧毁了,罗单成功了。但这时才发现,冤枉他的事件,居然与自己的二叔有关。罗单走了,他感到孤独。《罗单的步调》(原载《人民文学》2013.6)叙述不疾不徐,故事裁剪适度,营造了一个很有些抓人的场。有一点我不明白,罗单的哥那么穷,而他又如此爱他们,为什么有钱了而不寄点回来给他们?另外,开篇就当个事儿地说他们房子矮,直到最后咋也不见增高呢?
鲁敏《当我们谈起星座》
《当我们谈起星座》(原载《江南》2013.4)写的是文艺界社交圈的事,涉及到的人颇多。但从头读到尾,有名的人只一位:大林;有姓的人也只一位:蔺总。也就是说,有名有姓的人一个没有。这,蛮有意思的。小林在圈里有“社交家”之称,名气特大,乐于助人,没有哪件事哪个人离得开他。正是这样一个人,突然死了。人们这才发现,大家对他竟一无所知。小说想说啥呢?社会的浮躁,人情的冷漠,好人的悲凉?其实大可不必管它想说啥,主题是啥,我的意思是,你只管知道它写好了一个如大林这样的人的命运就OK了。
张翎《江南篇》
读文字,我最高兴的,是读到好的语言,读小说亦然。所以,但凡读到好语言,我总会一口道出的。《江南篇》(原载《收获》1999.4)就有好语言,顺溜、精美、圆润,像江南。当然,它的谋篇具结、时空穿插,也好。整个故事,就装在这些好里。故事分上下篇。上篇“母亲阿九”讲了阿九接生救下绸缎坊老板女儿飞云,之后从织工变为老板太太,出色打理绸缎坊的故事。下篇“女儿飞云”讲的是飞云在阿九的点拨下,成长并嫁夫生子的故事。看作者简介,知母语蛮好的张翎居加拿大。
2013/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