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凸凹答第五届珠江国际诗歌节采访问卷

(2011-08-14 08:43:55)
标签:

凸凹

廖慧

珠江

诗歌节

访谈

杂谈

分类: 访谈凸凹

答第五届珠江国际诗歌节采访问卷

 

时间:第三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期间

地点:网络

发卷人:廖慧

答卷人:凸凹

 

1,诗歌这种形式在多媒体的包围海洋中,还有继续存在下去的理由吗?它有没有这样一个核心:无论未来多媒体有多么丰富、生动,却始终不能取代诗歌的(诗歌这种形式因为这个核心而永恒)?它是什么?

答:我认为不管多媒体多么海洋多么包围,诗歌都有存在下去的理由。诗歌是可塑的,又是不可塑的。这个世界不管怎么变化,诗歌可以不变,如唐诗宋词,只要人类存在,它们肯定就不会消亡。再者,这个世界不管怎么变,诗歌都会很“适应”,都不会让诗歌不知所措。

这里有两层含义,诗歌本身就是寻根溯源、追问人从何处来的艺术,而人类不管怎样发展,都有这种兴趣与追求。另一层意思是,诗歌本身又是一种预言式的、追问人往何处去的艺术,所以人类无论怎样未来,都在诗歌的划定范围内。

当然,我们也可以说诗歌是无用的,而正是这种无用,才注定了它的永恒。淘汰的,总是有用的,因为更有用的总会出现。

如果非要用一个核心词来描述诗歌不会被多媒体吞噬而永远存在的理由,那么,我给出的答案,是诗歌分秒之间呈现出的神奇性。

 

2,你认为诗歌生命的关键是什么?是语言、对生命的思考,还是一种更神秘的能量源?最优秀的诗歌通常诞生于最极端的生存打击或不太顺畅的个人命运中,跟这种能量源是什么关系?你能说清楚这种能量源是什么吗?

答:我赞同诗歌的生命是神秘的能量源的说法,因为能量源本身就是一种包含有语言、对生命的思考、声音等诗元素在内的综合体。

独特的处境既是囚聚神秘能量源的牢笼,又是打开这个牢笼钥匙的密码。所以,不落入特殊的处境,神秘的能量源既难生成,又难激活。

这种能量源应该是说不清楚的,否则,我们又何必说它神秘呢?如果非要说,它应该是普遍知识与个体生命意识偶然的、灵光一闪的、稍纵即逝的天合之作。

关于这个神秘的能量源,我还想引用我在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听到的日本诗人高桥睦郎的话来说明一下。高桥睦郎说:如果有人能说清诗歌是怎么回事,我宁愿不作诗人。

 

3,有句话是“痛苦出诗人”,你认同吗?在美国诗人史蒂文斯和中国海子这两种貌似不同的命运中(前者是保险公司总裁,后者卧轨),都诞生已被世人承认的伟大诗人和作品,在这种不同中是否有什么是一致的?诗歌是否由这种同一宿命所带来的,它是什么?

答:我认为不管是保险公司总裁、美国诗人史蒂文斯,还是卧轨自裁者、中国诗人海子,他们对自身心灵与外界环境的认知是一致的。诗歌当然是由诗人的同一宿命带来的。这种宿命包括对诗歌语言美学的痴迷,对词与物成诗关系的异趣,对现实世界对应神秘诗歌世界的窃喜,等等。

 

4,你认为的“意象”(诗论中常用词)是什么?你所理解的理想中的“口语诗”应该是怎么样的?你如何评价当代诗坛中的一些“口语诗人”,比如赵丽华、杨黎、伊沙、沈浩波等(可自行举例)。你觉得如果真有“口语诗”这种潮流,它的目标应该是什么?

答:我所理解的意象是指鹿为马、偷梁换柱、狸猫换太子、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总之,为了说明那个怎么怎么样,却偏不去说那个,而是喋喋不休煞有介事地说这个怎么怎么样。

我所理解的好的口语诗是指用本民族(地域)人人明白的口头语言,说出人们暂时不明白却因这首诗一点就通的隐秘的诗趣。杨黎、伊沙、何小竹、沈浩波、赵丽华无疑是口语诗人中成名且优秀的代表,他们多多少少写了一些好作品,也多多少少写了一些坏作品。

口语诗不是口语诗人的专利,非口语诗人也可以写口语诗,至少是让很多口语入诗,这在一些书面语诗人那里是可以找到例证的,比如西川、孙文波、胡续冬、哑石等。当下诗坛确实有很大一群人在写口语诗,我甚至相信在这个越来越泡沫、越来越浮躁、越来越疯狂、越来越疲累的世界,口语法队伍还会越来越大,但我依然不认为这就是潮流。就算我不说真理从来都在少数人手上,我也要说,诗歌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呈现着一种多元的格局。想想,如果这个世界只存在一种诗歌,多无趣呵。

最后强调一句,我从来不反对口语诗,并且还写过不少口语诗,就是现在,我诗中不时出现的口语,也业已成为诗中活络而亲切的那一部分。

 

5,说说你的诗歌写作生涯中最重要的影响来自谁、是什么?你怎么看待网络对诗歌的作用?当语言和风格在一种快速网络通道中被接力,它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有什么特点?

答:我的诗歌写作生涯中影响我的人太多、太复杂,很难说清,就不说了。如果要我说我的诗歌写作生涯中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我的回答是:诗歌语言及叙说方式的神奇性。

又扯到了网络。网络肯定是大大促进了诗歌的发展,虽然网络也带来了大量的不是诗歌的分行文字(诗垃圾),但它到底是为一些优秀诗歌搭建了自由的展台。

当语言和风格在一种快速网络通道中被接力,我认为诗的内容、形式、品质等都没什么变化,因为很多人都是深思熟虑写好之后,再贴上网的。如果非要说有什么变化,那就是沉箱的时间没有了,诗一出生就见了光。

 

6,你尝试过网络的即兴写作吗(在线敲字、直接发帖、允许修改)?你对此有什么观感?诗歌写作强调“灵感”,这和我们传统教育中写作强调主题有矛盾吗?它们是如何互动的,而你是如何化解的?

答:我没有尝试过网络的即兴写作。即兴写作是快写手的拿手好戏。但写作质量的高低从来不用去考量是快出来的,还是慢出来的——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7,诗歌写作中哪些元素对你个人最重要:节奏、奇异的句子、想像、语言的完整或优美等(自行例举)?你喜欢修改吗?你认为在成型作品中上述元素哪些可以改善、哪些不行?为什么?

答:对我来说,诗歌写作中除了优美外,节奏、奇异的句子、想像、语言的完整等元素都很重要。我喜欢修改,并认为没有什么不能修改,最大的修改不外乎就是围绕诗写对象,推倒重来。

 

8,写诗对你个人是一种自我救赎,还是自我沉溺,甚至你认为它其实走向自毁?如果它们互相纠缠在一起,你如何考虑你作为诗人的个性、责任和人生?你怎么看待海子在这方面的命运?

答:诗歌一直是我的宗教,它影响到了我的方方面面。我不会让救赎、沉溺、自毁纠缠在一起,因为我是一个身体与心理都算健康的人。海子肯定是一个有问题而不能解决问题的人。

 

9,现实中的生存、生存背景对你个人拥有什么样的影响,它通过什么渠道(直接的间接的)去影响你?时代和社会舆论总是在拥戴那些“拥有正义感的诗歌作品(如打工诗歌)”能获得更多理由,你认为这些理由和诗歌本质是一致的吗?你怎么看待它们的关系?

答:现实中的生存、生存背景对我肯定是有影响的。我受到的生存影响与大家受到的没什么不同。它通过家庭收入变化、就业失业、保险福利等渠道影响我。

对于“打工诗歌”我就不说了。对于“拥有正义感的诗歌作品”,只要它是真正的“诗歌作品”,我是认同的。

也就是说,用“拥有正义感”去写诗我是认的,用诗去“拥有正义感”,我是不认的。

 

10,诗歌能不能成为一种课堂教育?你认为诗歌出现在高考卷子是一种什么样的现象和社会性质?诗歌是能够被考试的吗?如果能,你认为更理想的社会环境和课堂环境应该是什么样的?

答:诗歌是一种特殊的知识,它当然能够成为一种课堂教育(训练),并且,我认为没有什么课程(功课)比诗歌更能让学生开智的了。至于考试诗歌我看就不必了,因为很多年轻学生写的诗歌往往比他们学校的语文泰斗更优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两首汉英译诗
后一篇:青海诗抄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