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第三条道路》第13期目录
(2008-12-29 13:58:04)
标签:
杂谈 |
分类: 凸凹日志 |
《第三条道路》第13期目录
◆主办:第三条道路诗歌学会
◆主编:庞清明 李键
◆出版:2009年1月1日
◆网址:http://xz.netsh.com/bbs/807882
前言
金牛驾到,曙光乍现,让我们毫不犹豫地将过去的充盈创痛与哀伤的鼠年埋葬,埋葬百年一遇的汶川大地震,埋葬全球共此寒冷的金融风暴,以真善美打开诗意的触须;让我们缝补破碎的苦难大地,收拾失散的记忆残简,重新衔接不断位移燃烧的地平线。
手机里两位诗人朋友的短信让我感动,北残说:“诗歌是灵魂的家园,是生命向美和哲学的靠近”;林童说:“今天我为你祝福,耶和华必天天看顾,你在家在外,你出你入,耶和华必一路保护,你当除去恐惧的心,因为这不是从神来,靠着耶酥,永不摇动。”生活在当今信息如过眼烟云的时代,鸡鸣狗盗如雷贯耳,唯有诗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关键时刻出奇制胜,对现世提出警告,对未来满怀忧郁,若隐形天使呵护带血的翅膀。
回到第三条道路,我们一直在进行着消除因知识分子与民间写作的纷争给诗界带来的不良影响,弥合着地方派系给诗坛带来的裂痕,以隐忍之力扩展着诗与思的半径。本期,我们选发了诗人晓音的批评文章《有容乃大——简评第三条道路》,批评家张清华、南鸥、张立群、马相武对第三条道路代表诗人凸凹的论述,正是体现这一旨意。
◆主办:第三条道路诗歌学会
◆主编:庞清明 李键
◆出版:2009年1月1日
◆网址:http://xz.netsh.com/bbs/807882
前言
金牛驾到,曙光乍现,让我们毫不犹豫地将过去的充盈创痛与哀伤的鼠年埋葬,埋葬百年一遇的汶川大地震,埋葬全球共此寒冷的金融风暴,以真善美打开诗意的触须;让我们缝补破碎的苦难大地,收拾失散的记忆残简,重新衔接不断位移燃烧的地平线。
手机里两位诗人朋友的短信让我感动,北残说:“诗歌是灵魂的家园,是生命向美和哲学的靠近”;林童说:“今天我为你祝福,耶和华必天天看顾,你在家在外,你出你入,耶和华必一路保护,你当除去恐惧的心,因为这不是从神来,靠着耶酥,永不摇动。”生活在当今信息如过眼烟云的时代,鸡鸣狗盗如雷贯耳,唯有诗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关键时刻出奇制胜,对现世提出警告,对未来满怀忧郁,若隐形天使呵护带血的翅膀。
回到第三条道路,我们一直在进行着消除因知识分子与民间写作的纷争给诗界带来的不良影响,弥合着地方派系给诗坛带来的裂痕,以隐忍之力扩展着诗与思的半径。本期,我们选发了诗人晓音的批评文章《有容乃大——简评第三条道路》,批评家张清华、南鸥、张立群、马相武对第三条道路代表诗人凸凹的论述,正是体现这一旨意。
期待着读者、方家的悉心点拨。
A面
前言
晓音:有容乃大——简评第三条道路
庞清明“我批故我在,我在故我敞开”之“年代命名”篇
70后哪堪回首 80后粉墨登场/庞清明
B、C面
选稿人语:
仍然坚持“第三条道路”终始贯穿的倾向,这里的诗人们“各行其是”,风格依然各有风骚。比如仲彦的诗在独特而富有乡土特色的意象中传达出特定的生活气息;师永平的诗在看似杂乱的组合中给我们展现“完全没有过滤的生态”;左岸诗歌在现实中透着内心的幽隐;桃都别园在朦胧的叙述中透着对社会的哲思......或素朴而深沉,或内敛而厚重。其他诗人也各有特色,尽管在意境或语言或架构打造多有可取之处,但是小诗有些流于浮浅,缺少了厚重质感。另外,诗人诗风长期不变常易流于自我复制,造成审美疲劳,故颇须勇敢地去否定自我,走向“新生”,以开拓更为广阔的“第三条道路”,实现诗歌价值的增高。
——北残
朱佳发的诗
春
夏
秋
冬
怯情的诗
可怕的黑夜
重逢——给S•P
孙启泉的诗
敲门的人
西域的诗
纪念阿兰•罗伯—格里耶
杀狗
汤云明的诗
忆李白
何剑声的诗
那片海
打工南方
池沫树的诗
流浪的词语
庭院
王九城的诗
沉默是会被传染的
挂在墙上的琴
仲彦的诗
收割
石碾房
师永平的诗
惟独不忌雪
朱武军
我是一粒摆放在原野的棋子
尘埃
旱子的诗
秋风
秋雨
左岸的诗
三个人
灵魂21克
桃都别园的诗
龙泉驿,或一个冬天的童话
血与尘
王晓辉的诗
疑
甭
醒
白
云柯的诗
盘庚街,一位诗人临水而居
陈宗华的诗
白马,在我的眼中奔翔
D面
“第三条道路代表诗人研究专栏——凸凹篇”
张清华:灿烂的世界里隐藏着一个人的心灵史书——凸凹诗歌印象
南鸥:一种存在关系的惊心动魄的透视——简评凸凹代表作《玻璃瓶中的鸟》
马相武:混沌的维度——论凸凹的诗艺探索
张立群:怀抱记忆与桃花的行吟者——关于凸凹《手艺坊》的几个关键词
本期插图:马莉
A面
前言
晓音:有容乃大——简评第三条道路
庞清明“我批故我在,我在故我敞开”之“年代命名”篇
70后哪堪回首 80后粉墨登场/庞清明
B、C面
选稿人语:
仍然坚持“第三条道路”终始贯穿的倾向,这里的诗人们“各行其是”,风格依然各有风骚。比如仲彦的诗在独特而富有乡土特色的意象中传达出特定的生活气息;师永平的诗在看似杂乱的组合中给我们展现“完全没有过滤的生态”;左岸诗歌在现实中透着内心的幽隐;桃都别园在朦胧的叙述中透着对社会的哲思......或素朴而深沉,或内敛而厚重。其他诗人也各有特色,尽管在意境或语言或架构打造多有可取之处,但是小诗有些流于浮浅,缺少了厚重质感。另外,诗人诗风长期不变常易流于自我复制,造成审美疲劳,故颇须勇敢地去否定自我,走向“新生”,以开拓更为广阔的“第三条道路”,实现诗歌价值的增高。
——北残
朱佳发的诗
春
夏
秋
冬
怯情的诗
可怕的黑夜
重逢——给S•P
孙启泉的诗
敲门的人
西域的诗
纪念阿兰•罗伯—格里耶
杀狗
汤云明的诗
忆李白
何剑声的诗
那片海
打工南方
池沫树的诗
流浪的词语
庭院
王九城的诗
沉默是会被传染的
挂在墙上的琴
仲彦的诗
收割
石碾房
师永平的诗
惟独不忌雪
朱武军
我是一粒摆放在原野的棋子
尘埃
旱子的诗
秋风
秋雨
左岸的诗
三个人
灵魂21克
桃都别园的诗
龙泉驿,或一个冬天的童话
血与尘
王晓辉的诗
疑
甭
醒
白
云柯的诗
盘庚街,一位诗人临水而居
陈宗华的诗
白马,在我的眼中奔翔
D面
“第三条道路代表诗人研究专栏——凸凹篇”
张清华:灿烂的世界里隐藏着一个人的心灵史书——凸凹诗歌印象
南鸥:一种存在关系的惊心动魄的透视——简评凸凹代表作《玻璃瓶中的鸟》
马相武:混沌的维度——论凸凹的诗艺探索
张立群:怀抱记忆与桃花的行吟者——关于凸凹《手艺坊》的几个关键词
本期插图:马莉
前一篇:一个木匠,或一个非木匠
后一篇:凸凹诗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