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抗震救灾诗选《心灵驰援》首发式举行
(2008-11-14 23:49:58)
标签:
地震诗杂谈 |
分类: 凸凹日志 |
成都抗震救灾诗选《心灵驰援》首发式举行
成都抗震救灾诗选《心灵驰援》首发式于2008年11月1日在巴金文学院茶廊举行。况璃、蒋蓝、凸凹、李麦、印子君、张选虹、于小哩、荫子、果果、陈国瑛、傅全章、桃都别园、兔子在春天、蜀山青藤、李云等及媒体记者参加了首发式活动。首发式后,该书的大部分将捐向“5.12”地震灾区。
《心灵驰援:成都抗震救灾诗选》是成都市文联《掌篇》杂志(原《文坛轻骑》)作为该刊2008年第1期(总第8期)编选推出的。该选本为16开异型,装帧凝重,况璃作序,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收入了蒋蓝、刘俊升、川梅、解婕、熊德光、韩俊、鄢家发等以龙泉驿地区为主体的22位成都诗人的作品,杨吉成千行长诗《心底的歌》收入其中。
首发式后,大家对选本中的作品进行了热烈而认真的研讨。
(魏平)
没有人是孤岛
——《心灵驰援:成都抗震救灾诗作选》后记
没有人是孤岛
没有人能独善其身
每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损失
因为我是人类群体中密不可分的一员
所以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
它为每一个人敲响
英国诗人约翰·堂恩写的这首《丧钟为谁而鸣》深深地打动了美国小说家海明威。海明威的同名小说,又深深地打动了广大读者。
“当地震敲响的丧钟从川西北传遍泱泱华夏,相信所有人都有过自问:丧钟为谁而鸣?只是每个人想到的‘谁’、认识到的‘谁’是不尽一致的。而恰恰是这种不一致,产生了地震诗为谁写、写什么的问题。综观成千上万的地震诗,应该说作者围绕地震及地震的波及领域做到了选材的多样性。分类概之,主要为自己的哀思、废墟下的生命、英雄的救人、举国的行动、灾区的景象、灾因的追索、灵魂的拷问七大类。”(凸凹《诗歌的乱世:黔驴技穷,还是履过薄冰——散议被5.12震得五花八门的中国诗歌及其走向》,载《诗歌与人:汶川地震诗歌写作反思与研究》)
不同的地域,对于同一个汶川,却有着相同的情感——那就是人类与生俱来根植于自身命脉、血液中的爱。是的,除了爱,这个五月,我们无从表达。无论是悲悯、义举、坚强、祈祷、慰藉,无不通过爱的口子抵进。
因为有爱,无灾区之于灾区有了“对口援建”、“心灵驰援”;因为有爱,直面大灾,我们同舟共济,牵手走过。
作为震区,成都比中国大部分地区更深、更近、更刻骨地历经了地震带来的恐惧、惊悸和感受。
“5.12”后,看见援建对口中的板房、大米、水电气、图书室、健身路径等,我们成都诗人想到了自己应拿什么对口。可我们,一群诗者,除了拿出自己用感动、良知和泪水写就的诗歌,又能拿出什么?
是的,我们拿出了自己的诗歌:22位诗人拿出了70多首诗歌、歌词作品。从爱的向度看,这批精神产品可谓之呕心沥血之作。不唯如此,诗人们在通过各个行业、渠道向灾区捐款后,有些诗人这次再一次将手伸进了自己的腰包,通过赞助这本《心灵驰援:成都抗震救灾诗作选》印行及向灾区人民赠送的方式,进一步出示了自己对那片被震得满目疮痍的土地上生者与死者的尊重。现将捐款本书情况公示在此:
况璃:600元/荫
成都市文联及成都市微型文学学会资助了本书不足部分成本。
这就是《心灵驰援》的诞生记。
作为成都市文联微型文学学会的编选本,加之联络的问题,本书作者大部分出自成都城东龙泉驿地区,由是遗漏了成都其他地区好些优秀诗人创作的“地震诗”。这个遗珠之憾,但愿以后有机会弥补。
夏天了,秋天了,快入冬了。在一些人开始淡忘的时候,我们来了。
凸凹写于2008年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