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鸣/心向往之
(2008-09-26 10:06:34)
标签:
钟鸣评论手艺坊凸凹凸凹诗歌杂谈 |
分类: 评论凸凹 |
心向往之
(四川成都)钟鸣
凸凹最大的优越就是他的笔名本身,他原名魏平,非常平,平淡,所以,有了正名,于是有了凸凹,――凸凹就是不平,冲突,对立,两面,也包括契合。他跟我一样,都是祖宗三代前湖广填四川迁徙蜀地的,若仍在孝感,绝与诗无缘。前不久,去过孝感,除董永、麻糖、莲藕一类,什么也没有了,所以,记忆中,或希望里,是不该那样庸俗的。不知是否真出于这点,凸凹的诗,也就不平庸了。许多地方,见过凸凹的诗,竟然不知我们就生活在一个城市,因淡交往,厌“诗界”,忌人师,虽蒙面一二,竟恍若擦肩,直到读他传来的诗稿,细心打印出,厚厚一摞,方知来者心所向往的东西,别人不再看重的诗文,他却阿特拉斯式的扛着,让人放心不少。阅后莞尔一笑,因为,他也犯着我们当年的错误,受业内书面影响,少了自己的口语,感受太多,来不及细想………,但也颇多让人惜才之处。他最好的地方,是他在拟像的世界还能真正的动情,关注身边的事物,词语调配之间看出才华浓得来有些奢侈;另外,他对外省,有着生动细致的描述,也懂得巧用古代的知识与典故,比如一首《草堂遇雪,或信与杜工部》,不光信手拈来不少唐诗,最让人感觉同类的是,他竟然也知晓诗圣在蜀时往邛崃方向讨细瓷的轶事,大学最后时我攻的是曹慕樊先生的杜学,过去在自己的诗中也考释过杜甫和邛窑的事情,而更年轻的凸凹,也偏居一隅,诵着这件往事,可见文化的漂流瓶是如何凑巧碰在一起的,――且因为,大家在不同的时空,都绝望地感受过“人生流滞生理难”这一外省境况,故有天然的古风。凸凹最宝贵的就是这点,乱世仍保留着细致,犹如无风格的现代,仍残剩着远古的细瓷。亦古亦今,亦西亦东,是很高的一种境界。一般而言,人们要很久才会知道,诗之道,功夫在外,而且,年龄才是真正的考验,即所谓“天然而成”,但许多人就是坚持不下去,而且,在清淡之中,坚持下去――既不愤世嫉俗,也不孤芳自赏更难。越孤立,就越生动,越上进,这点在凸凹的诗中尚能看出十分明显的趋势。
2008年9月于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