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森南:笃学勤思爱国怀乡

(2021-02-26 11:30:07)
标签:

瑞安中学

前辈名师

名师风采

红烛春秋

李森南

分类: 乡贤名人
李森南:笃学勤思爱国怀乡

瑞安县城浦后街原有一处清代以来最具文化内涵与意境的私家园林,名“卷石山房”,占地面积并不大,但置有“醉月坪、留云洞、咏锦池、听松楼、洗砚亭、锦屏岩、卧溪桥、读易庐”八景,假山岩洞,亭台水榭,水池石桥,玲珑端秀,一方清幽的天地,尽显江南园林的秀丽典雅。
李森南从小就与父亲居住在太祖建造的“卷石山房”内。父亲李逸伶,淹通群籍,多才多艺,通文史、音律、弹唱,善剑术,擅长岐黄之术,以生物为专长之学,执教于省立十中、瑞安中学、温州师范诸多学校,授业解惑,受人仰慕。《瑞安市志》有传。
李森南幼承庭训,恪守儒规。10岁时其父就以理科教科书为课本,教以理工常识。12岁小学毕业后辍学,曾在西药房当了二年学徒。其时父亲每日辅导他读左传句解、古文观止、庄子、唐诗和英语会话,并授以太极拳、太极剑、达摩剑。1933年他考入瑞安县立初级中学,以优秀成绩毕业后,曾在瑞安县中心小学、城南小学任教。当时父亲在家设馆教授国文,他亦经常随堂附读,学习离骚、史记、昭明文选等,并在父亲辅导下,自习四书,背诵药赋,练习拉胡琴。
1941年从温州师范学校毕业,李森南来到瑞中大峃分部担任动物课教员。20岁刚出头的他,与山村学生非常投缘,闲时主动带他们去爬山游嬉,结合动物课讲解所见到的动物之习性及特点,寓教于玩,使同学们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又增强了对动物学的学习兴趣。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瑞中大峃分部和群益、个益、承文等三所小学联合举行声讨日本帝国主义大会,会后上街游行,李森南义愤填膺,沿街带头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抗战必胜”的口号,并和学生们一起在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前宣誓、默哀,表示抗日到底的决心。

李森南:笃学勤思爱国怀乡

1943年,他赴闽北就读于国立暨南大学,因家贫而休学,回乡后执教永嘉建国中学。1949年7月任职台湾物资调节委员会。1952年通过台湾高等(教育)考试。1966年,他已经48岁了,仍然以坚强的意志、百倍的努力,考入台湾淡江大学文学院,完成了英语专业课程的学习。1970年毕业后,他遵循父亲“望汝藉工读完成大学教育,终身服务教育界”的遗嘱,在台湾中原大学、浸信会神学院国文系担任国文副教授、教授,并在中华归主协会担任中英文对照的《基督教文摘》和台北市温州同乡会《温州会刊》总编辑,陆续出版了个人著述《杜甫诗传》《大学之道与基督教义之研究》《山水诗人谢灵运》等。

李森南:笃学勤思爱国怀乡

李森南热爱祖国,心怀故里,充满家国情怀。在《山水诗人谢灵运》一书中,凭自己青少年时对温州各地名胜古迹的见闻印象,在字里行间饱含对故乡的怀念。他身在异乡,思乡情切,常以诗文以解乡愁。撰有七绝云:“衰迈异乡为异客,每逢岁暮倍伤神。无穷往事频频现,都是儿时梦里人。”“两岸三通势必然,台湾尚耐几多煎。财经直落民生苦,曷不回归求万全。”在85岁高龄时赋诗《忆故乡探花楼》:“瑞安城外探花楼,少日曾随父往游。犹忆老尼勤待客,那堪岁月逝悠悠。我愧春秋八十五,频年旅食在他州。若能身长双飞翼,必上青天向故丘。”

李森南:笃学勤思爱国怀乡
(笔者与李教授在瑞安湖滨公园桂雨榭交谈

1988年以后,他每隔一二年均回故乡探亲,积极为祖国统一大业发声。1996年,瑞安中学建校100周年时,他牵头召集台湾瑞中校友50余人,组建台湾瑞中校友联谊会,向母校捐资5000美元,并作为台湾代表亲赴母校参加百年盛典,同时还积极参加瑞安市府举办的振兴瑞安经济恳谈会,为瑞安的建设发展献计献策。
李森南深得父传,对古诗文颇有研究。曾撰联“闲临北海帖,时诵玉溪诗”赠送当年的瑞中老师许世铮先生,此联连用两个李姓先贤的典故,巧妙不露痕迹地显示作者对同宗同姓先贤的敬仰。2002年他参加瑞安“中华古诗文吟诵会”,用瑞安方言吟诵了李白的《蜀道难》和乡贤池云珊的名联,音频时高时低,时快时慢,富有变化,很有音乐韵味,受到了与会者的赞赏。他解说吟诵古诗的诀窍是,把诗中的平仄拉开点,抑扬顿挫的音调变化些许,再根据诗意融入个人情感,便可呈现音乐性强、别具格调的吟诵意境。
2002年,他在瑞安电视台发表反台独演说,在多种刊物上发表反台独文章,赋诗抒发台湾同胞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深情厚意。他撰有《感怀诗十首》,其一云:“台湾地土归中国,岂许分离自立邦;十二亿人齐奋励,同仇敌忾万肩扛。”对于祖国的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他倾注全力,寄予厚望。在生命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故乡,念念不忘祖国,希望两岸统一,越快越好。他有5首诗入选《中华当代爱国诗词大观》。

李森南:笃学勤思爱国怀乡

2004年11月7日,李森南报请瑞安市政园林管理局批准,将其父亲李逸伶抗战时期为瑞安公园放翁亭撰写的联句“旧址筑新亭,故国犹留乔木在;小城临古渡,诗人谁继放翁来。”悬挂在瑞安湖滨公园桂雨榭的亭柱上,遂了父亲70多年前的心愿,亦表达了自己为人子者的孝思。楹联上柱仪式时,当覆盖在楹联上的红绸徐徐落下,李森南吟诵着父亲撰写的联语时,老泪纵横,难掩激动之情。参加仪式的学界人士,都为两代乡贤倾注于一幅对联的情结而唏嘘不已。同年,他为故乡玉海楼后花园撰写了平生最后一副对联:“学派起东瓯,经世文章传万代;书楼名玉海,鸿篇著述焕中华。”

【人物简介】李森南(1919—2005),瑞安县城浦后街人,1936年毕业于瑞安县立初级中学。1941年温州师范毕业后,在瑞中大峃分部担任动物课教员。1949年7月定居台湾,1970毕业于淡江大学英文系,先后任台湾中原大学、台湾浸信会神学院国文副教授、教授。曾主编中英文对照的《基督教文摘》,著有《杜甫诗传》《山水诗人谢灵运》等书,爱国怀乡,有诗5首入选《中华当代爱国诗词大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