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养生课堂 |
春天,万物复苏,气候由寒变暖,人们在饮食上应注意以下不同:
早春 阴寒渐退,阳气开始升发 ,根据祖国医学“春夏养阳”的理论,此时适当吃些葱、姜、蒜、韭、芥,不仅能驱散寒邪,助春升阳,而其所含的有效成分,还有杀菌防病等功能。另外,应该多吃一些鸡肉、动物肝脏,鱼类、瘦肉、蛋黄、牛奶、豆浆等营养品,以供人体组织器官日趋活跃的需要。少吃性寒食品,以防阻遏阳气发越。
仲春:古人云,春应在肝,肝旺可伤脾,影响脾胃运化,因此,药王孙思邈曾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此时应进食大枣、蜂蜜、山药、锅巴等滋补脾胃的食品,少吃过酸或油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应当多食些菠菜、韭菜、胡萝卜、莴笋、柿子椒、油菜、绿豆芽等黄绿色蔬菜及水果,以补充维生素、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的不足。此时正值山野菜繁茂之际,如鱼腥草、马尺笕、蕨菜、竹笋、香椿等,既有营养又能疗病。
晚春:气温渐高,此时应以清淡饮食为主,在适当进食优质蛋白类食物及蔬菜水果之外,可饮用绿豆汤、赤豆汤、酸梅汤及绿茶,以防体内积热。而不宜进食羊肉、狗肉、火锅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热之物,以免邪热化火,发疮痈疖肿等疾病。另外,夏季来临,还应注意饮食卫生,严防病从口入。
前一篇:自身和谐是基础
后一篇:八种食品让你血管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