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懵懂的高考

(2007-06-08 15:04:50)
标签:

27年前的高考

     读高二时,我16岁。老师突然说,年段10个班全部参加高考,权当练兵,考上就走,考不上留下来读高三。 
    高考是什么?我概念模糊。那是1980年。而在1978年,我懵懵懂懂参加了全国的第一次中考。中考前,14岁的我是离家5公里一所工厂学校的寄宿生,住在“临时搭盖,屋顶是茅草,地板是沙石,四堵墙由竹片作经纬,一条一条错落拼成一片,两面刷上黄泥和烂草的混合浆,门就是竹门了,粗铁丝拧成环,一把小锁两环间一挂一锁,其实,不用锁,竹门一掰,细细的身子钻进钻出方便之极”的竹屋宿舍里。我考了全校第一,填报一所中专学校,却被市一中录取,开始高中生活。 
    清楚记得,高考前晚闷热无比,我和一女同学晚自习后,没有回宿舍,而是躲在教学楼天台上,一人据一张长椅,一人握一本书。才看几行,便聊起天。聊什么话题,已经记不清。只记得,翻书的是清风,读书的是星月。我们聊得很起劲,到12点,才蹑手蹑脚回宿舍,倒头好梦一宿。 
    高考后,无所事事呆家里,没心没肺呆家里。那年,万人过独木桥,高考录取率好像只有3%。我想,该去读高三,高三该好好读书。却不料,居然考上。 
    仍记得,史地两科200分,我只考110分;没读过的英语,胡乱划,居然也有11分(那年,英语折合在总分里30分,我便得了3.3分);拿手的语文考砸了;向来很棒的数学成了救命星,考个87分(那年数学满分100分,全市文科数学最高分87.5分,考出这分数的那男生没考上,第二年居然考了120分的数学满分)。如此不曾努力轻松取得的高考分数,向往的大学只能在梦里向往,外省的诸多学院路途遥远,妈妈不让去,我只好朝着某师范大学微笑。 
    接到录取通知书,爸妈很高兴。省城嘛,望也望得到,不用担心“白养”个女儿,而且,不用缴学费,学校还发饭菜票,父母不用节衣缩食供我读大学。“你4年后大学毕业,工资就比我高,多好。”爸爸喜笑颜开。那时,爸爸38.5元的工资领了10多年。
    我好像很喜悦,又好像泰然自若,又好像有点郁闷。猛然间我才明白,高考可以改变人的一生,努力一点不就有更好结果吗?但为时已晚。 
    9月到了,考上大学的同学屈指可数,同学们几乎都回校读高三,经历高考磨砺,他们似乎开始懂事,开始认真学习,次年高考,他们仍是应届生身份。而我,1980年10月9日,独自坐10小时火车,一个人忐忑不安地走进某师范大学的校门,开始了“让求索,围拢16岁这个稚气浪漫的年龄,从春到秋”的大学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