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夏皇后”  原应叹息  ——  元和(下)

(2008-03-17 07:50:22)
标签:

民国美女

往事

文化

分类: 民国美女
“大夏皇后” <wbr> <wbr>原应叹息 <wbr> <wbr>—— <wbr> <wbr>元和(下) 
 
(元和饰杜丽娘、允和饰柳梦梅)
“大夏皇后”  原应叹息
          ——  元和(下)


元和在上海大夏大学读书期间,经常和同学一起去看戏。 当时顾传玠是昆曲小生演员的头号招牌,内行对他赞不绝口,说“一回视听,令人作十日思。”他擅长演帝王,尤其是唐明皇、崇祯帝这些命运悲苦的帝王,有一次戏里的唐明皇唱完“恨只恨,三百年皇图一旦抛”,戏外的顾传玠下场后居然“哇”的吐出一口鲜血。

元和在学生时代曾经给顾传玠写信,请他演《牡丹亭》里难度很大的一出《拾画、叫画》,顾传玠满足了她们的要求,元和她们喜出望外,更为他的精彩演出倾倒。谁也不知道是不是那时候元和的心里就埋下了爱的种子?谁也不知道元和爱的究竟是戏里的他,还是戏外的他?


 元和在1936年义演中再次和顾传玠相遇,那时的顾传玠已经离开舞台四、五年,据说是为了追求一个女孩才来义演的,当时元和还鼓动那个女孩跟顾私奔。女孩没有勇气,元和自己倒是做出了惊世骇俗的举动——嫁给顾传玠。尽管顾传玠当时在实业家严惠宇资助下去大学读书,开始做生意,上海各小报还是不惜篇幅大肆渲染张家大小姐下嫁顾传玠的新闻。

“大夏皇后” <wbr> <wbr>原应叹息 <wbr> <wbr>—— <wbr> <wbr>元和(下)
(前排元和、顾传玠,后排允和、周有光、沈从文、兆和)

他们当然都可以有别样的选择,元和当时虽属大龄,但找一个门当户对的夫婿应该还不是难事;至于顾传玠,严惠宇十器重他,曾经有心收他做女婿。就在这样的愿望落空后,严先生还是一如既往的信任、支持顾传玠,希望他能成就一番事业。为了改变戏子身份和地位,顾传玠不惜在二十一岁的年龄,就辞别舞台。遗憾的是,也许戏曲的天赋太强,他在其他方面几乎一无所成。他越是焦虑,越是努力讨好,人们越发坚定自己的想法他知道自己低人一等 ,这对于一心想摆脱低人一等生活的顾传玠来说,简直是致命的打击。他的连襟语言学家周有光曾经回忆说,自己和允和去一个朋友家看古董,朋友热情接待,而顾传玠、元和夫妻前去拜访时,朋友居然避而不见。

不管别人投向丈夫的是怎样的目光,元和一直坚定的站在丈夫这一边,鼓励他、支持他,没有一句怨言。1949年,顾传玠坚决要去台湾,即使妻儿不去也改变不了他的决定,在他看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和身份是平生最重要的目标,家庭、妻儿都是可以往后放一放的吧?!到底还是元和做出了夫唱妇随的决定,遗憾的是,在台湾顾传玠依然诸事不顺,却依然不肯再登台演出。只偶尔在家里还会唱戏,皱着眉头唱悲剧英雄,那是他认定的自己无法摆脱的命运吗?



至于元和,“不会在私下说丈夫的短处;也绝口不谈夫妻间的私事……谈起她丈夫,她有固定的脚本,照本宣科,绝不失常。她提到顾传玠的时候,场景大都与昆曲有关:他们在昆山聚首,在上海再聚,在婚礼上唱戏,战时在上海的社交生活等等。”看到这样的描述,我却忍不住心头隐隐的辛酸。真正内心幸福的女子,不会把幸福挂在口头,可也绝不至于总是那些想好的说辞吧?想起《红楼梦》里的元春,即使有着怎样“原应叹息”的内心和命运,表面上还是凤冠霞披,金碧辉煌。正如金安平的观察,“元和为人颇有戒心”,不过很难发现,“因为她总是充满活力,开朗活泼,从容自在”。

也许元和远比丈夫顾传玠入戏还深,一辈子都当自己是那个受到祖母特别优待的小女孩,不愿意向别人展现自己的软弱和失败,更不愿扮演需要别人同情的角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