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军令状”成戏言再证楼市“假调控”
惠铭生
年初,全国数十个城市提出了房产调控具体目标。除京沪两地语焉不详外,广州、深圳等地均表示目标为“房价涨幅低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然而时至今日,全国房价涨势依旧,4个一线城市涨幅均超过20%,21城市房价涨幅高于10%。而城市居民实际收入增幅约8%,调控“军令状”已成戏言。
俗话说,“军中无戏言”,既立“军令状”,就该不折不扣地践诺——千百年来,这是一种“法则”。否则,就是失信、失德之行,令人侧目不齿。“上级”会依照规则问罪。
调控楼市,抑制房价,乃事关百姓切身利益与诉求。为了抑制房价,年初,不少城市提出了房产调控具体目标,如“房价涨幅低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这声承诺,不是哪个官员信口开河,随随便便的戏言;而是一级政府部门对民众的郑重承诺。这声承诺,掷地有声,严格而言,其“赌注”是政府的形象与威信;是相关领导者的“乌纱帽”。
当官须有廉耻感和政德底线,抑或有政治信仰的。“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年初,既然一些城市的官方提出房产调控目标,若不实现,最起码,对公众应该有个态度和交代,乃至鞠躬道歉或谢罪。种种迹象、权威数据表明:今年多数城市的房产调控目标将“落空”,那么,各地将如何面对年初立下的那份“军令状?至今,各地“沉默”应对。
缘何众多城市的调控目标均可能无法实现?有专家认为是“调控目标设定过于简单化”,即,房价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包括供给方面、需求方面、政策环境方面。仅设定一个房价目标,而没有相应的措施,那等于喊空话。
但是,每一座城市的权力决策者,不可能不知楼市调控的“穴位”在哪,楼市调控政策指东打西,总瞄不准靶子,或者总是简单确定调控目标,根源在于,一是,个别城市立“军令状”原本没有当真,是糊弄上级、欺骗下级的“道具”,是逗大家玩的说辞。更何况,说了可以白说,反正无人问责。二是,个别地方政府部门打心眼不愿从根本上来解决房价问题,因为高房价可以带来高GDP数字,可以充盈地方税费收入。“房价70%是税费”,恐怕没有多少决策者舍得放弃这块“奶酪”,甚至还想“一房四吃”——这才是调控“军令状”屡屡成戏言的关键。换句话说,有些地方对楼价调控阳奉阴违,调控,仅是装腔作势,实质是“假调控”。
其实,今年的楼市调控“军令状”已成戏言,并非孤例,而是一种调控惯性,多年来,一直如此,又是“国X条”,又是“限购令”、又是“20%个税”……行政调控似乎无所不用其极,而现实却走向调控的反面——有数据显示,从2003年始至今,政府部门对楼市“十年九调”,房价却逆势上涨10倍——这,对楼市调控而言,绝对是一个巨大的讽刺。
房价调控屡屡“落空”,其实与有些地方的“假调控”不无关联。若真想调控,那就降地价,增加土地供给;减少重复收取的税费;可以联网摸清城市楼房空置率,可以及早出台《不动产登记条例》……只是,凡是触动地方政府利益的,往往岿然不动,调控指向屡屡指向消费者,像这样隔靴挠痒、文不对题的调控怎么看,也有点“虚假”,没有诚意。
年年调控年年涨,年年问责年年无人负责。严肃的调控“军令状”,也被糟蹋成了一纸废文,公权力威信和决策者的尊严,也被碾作尘泥,让人贻笑大方。
不过,房价事关民生,也事关政治。假如房价脱缰、离谱,泡沫过大,势必是一地乃至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厄运,绝对不能小觑。
年终将至,一些城市的决策者必须兑现调控“军令状”——没有问责,则没有压力和羞耻感,畸形房价则注定无解。对楼市各种“假调控”必须警惕和纠正,不可谬种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