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位父亲眼里的读大学“失败经济学”

(2013-09-02 20:41:23)

一位父亲眼里的读大学“失败经济学”

                               惠铭生

91日是很多大学的开学日,在新生们忙着开始迎接大学生活时,家住槐树店路的玲玲(化名),却在为上大学的事和父亲进行着一轮又一轮的谈判。虽然拿到了成都某高校的本科录取通知书,但玲玲的父亲固执地认为“读书无用”,他宁愿出钱资助玲玲做点小生意,也不愿“扔几万学费进去打水漂”。(92《成都商报》

玲玲该不该读大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其父亲却有一本不同的“帐本”——

大学四年学费加生活费要8万,如果高中一毕业就打工,四年至少赚8万,一来一回就是16万。这16万可以首付买房子,或开店做生意都能赚钱。拿去读大学,毕业后也许找不到工作,或者找到工作每个月只有两三千元。读大学是“肯定会失败的投资。

父亲列出这个帐本,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看惯职场风云——看我们的周围,有多少人“毕业即失业”;有多少人毕业所挣的微薄的工资,十年八年偿还不上学费;有多少大学生毕业后,却与未上大学的同工同酬,甚至沦为“家里蹲”、“啃老族”……从这个角度看,这位父亲不同意女儿读大学,而是走“捷径”直接创业,有其“先见之明”,亦有合理之处。

不否认,上大学有提高国民素质之必要,不能狭隘地理解为单纯为了就业而上学。但对芸芸众生,上大学,学一技之能,不过是想找一份满意的工作,以此养活自己和家人,理想虽然不高尚,但也不失为一种理想,社会也乐见其成。

有专家测算,2010年,全国约有80万名学生弃考。近年,弃考人数以每年接近10万人的速度在增加,2013年全国弃考学生大约在100万人。这说明,算清读大学是失败“经济学”的并非少数,玲玲的父亲只是百万父亲中的一个而已。

将读大学算成“失败经济学”,也是众多家长对高校教育的讥讽和不信任。时下,有些高校教育是社会脱节,跟不上时代步伐,培养的学生不适应社会,也是有目共睹。最近几天,笔者恰好送几位朋友的孩子到大学报到,所见所闻让笔者揪心不已:不少的高校建有所谓的“新校区”,位居荒山野岭,形同庙宇,几乎与社会隔绝,而学校师资薄弱,管理又松懈,像这样的学校招生等于害人,动辄将上千学子圈在校园,读什么所谓的大学,这与图财害命没有啥两样。好大学,当然要读,对于有些根本学不到大学的大学,不读也罢。

闻名世界的比尔.盖茨、乔布斯都是读大学后半途退学,像香港“造船大王”王华生、香港华人首富李嘉诚,都未上过大学,而是从学徒工一步步起家的。这起码证明,上不上大学,与所谓的“成功学”必然的联系。

从骨子里,我是赞同这位父亲的“创业观”的。假如有些学生“志存不高远”,仅把上学当做未来就业的“敲门砖”,窃认为,高中毕业去创业,是一个值得考虑的人生价值取向。社会就业是需要分流、分层次的,有研究孔孟思想的,有研究原子弹的,也得有人在农村种地,在城市当服务员、开小店。假如人人都上大学,也是一种资源和人力的浪费。譬如当服务员,何须本科学历?

“读大学花8万,不读挣8万,一反一正是16万元,这笔账算的不错。只是,谁该算这笔账,需要区别对待,不能搞“一刀切”。有些高中生,对于某些大学,其实不读也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