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方政府吃完“地产盛宴”后再吃什么?

(2012-08-29 11:48:18)
标签:

杂谈

地方政府吃完“地产盛宴”后再吃什么?

惠铭生

近四成省份财政收入未完成“双过半”任务,使地方财政吃紧的窘境暴露无遗。这种情况下,多个地方政府开始在老路徘徊,在土地市场上动作频频。近日,温州市政府大摆“地产宴席”,一次性推出52宗共计3220亩土地,供应力度前所未有。(8月29日《第一财经日  

温州是一个地级市,一次性3200亩土地,如此“大手笔”,堪称一次“地产盛宴”。假如这批土地顺利出手,温州地方财政一定会赚个盆满钵满。

时下,像温州市“大手笔”推地、大摆“地产宴席”不过是一个“切片”、“缩影”而已。比如,进入今年下半年,地方政府推地速度和力度都在加强,先有南京一日预公告41幅地块的先例,后有武汉一日土地拍卖“收金”121亿的“壮举”,另外,杭州单日卖地得54亿元;上海今年欲推地5460多亩地,价值600多亿元……

一些地方争相推出“地产盛宴”,冠冕堂皇的理由可以罗列一大堆,比如抑制地方经济放缓速度,拉动投资推进经济发展等等。但最真实、最直接、最不愿道破的内在原因,不过是卖地生财,以充实捉襟见肘的地方财政而已。这恰如一位专家所言:楼市调控导致土地收入减少,地方财政进而吃紧是地方加速推地的重要原因。譬如温州,一位财税系统人士一语道破天机:“有些单位的奖金已拖了好久未发,地方财政‘吃紧’迹象明显。”

财政部数据显示,受土地出让成交额大幅下降影响,上半年全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1430亿元,同比减少4342亿元,下降27.5%。另有数据显示,温州土地成交额21.18亿,同比大幅下降84%……一些地方政府开始在老路徘徊,在土地市场上动作频频,起码见证一个问题:在过去几年,一些地方财政的支撑,就是土地出让金,即卖地生财。但自从国家实行严格的限购、限贷等楼市调控政策后,房地产业的“寒冬”,几乎“绑架”了经济,束缚住了地方经济发展的后退,同时,也让地方财经出现“吃紧”迹象。所以,一些地方有卖地的冲动不足为奇。尤其值得相当的是,一些地方急吼吼地“卖地”,甚至就是为了行政人员的吃饭问题,与地方经济发展真的无关。

在过去靠卖地发展地方经济,维持地方财政收入,甚至养活行政人员,这种过多地依赖非税收入的增长来维持公共财政显然是不可持续的。毕竟,土地有限,终究会有一天,地方会无地可卖,或是因为土地市场饱和而无人买地,届时,地方财政将何以为继?抑或是,地方政府吃完“地产盛宴”之后,再吃什么?

其应对的招数当然有,而且日益凸显,那就是一些地方跃跃欲试、呼之欲出的房产税。先卖土地给开发商,赚个盆满钵满(当然这些钱最终转嫁给购房者);无地可卖了,就千方百计、找出冠冕堂皇的理由去收取老百姓的“房产税”,一些地方政府真可谓发财有方!也难怪乎,现在人们习惯说地方政府在经营城市,而非管理城市。

地方财政一吃紧,就琢磨去卖地,这种做法,是公众多鄙视的。毕竟,社会财富的蛋糕是固定的,地方政府吃完卖地的钱,再吃房产税,老百姓的财富必然被一次次地减而“缩水”,如此循环往复,民不会富,国也不会强,唯一的可能就是恶化干群关系,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

实现国富民强,最基本的路径就是发展实体经济,不断创造社会财富。对此,各级地方政府应该优化投资环境,扶持各类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让实体经济日益勃兴。而不是绞尽脑汁,投机取巧,奉行“拿来主义”,依仗卖地、收房产税支撑起地方财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