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养老待遇不降,原来公务员都是“精英”?

(2012-07-12 23:11:34)
标签:

杂谈

养老待遇不降,原来公务员都是“精英”?

惠铭生

养老保障制度“双轨制”有望在深圳破冰,但有媒体担心:改革后的退休待遇水平大体相当,就意味着不管如何试点与改革,公务员既有利益和养老水平不会变,那岂不是“换汤不换药”,改不改一个样?对此,深圳市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王敏回应:改革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降低公务员的待遇,公务员都是千挑万选进来的精英,为什么要降低待遇呢?( 712日《深圳特区报》)

养老保障制度的“双轨制”,堪称社会最大不公,屡遭社会诟病。深圳尝试破冰养老保障制度“双轨制”,赢得了网民掌声,给人以期许。有人赞曰:深圳不愧是“改革的先锋”。

但是,改革有真改革、假改革之分;有大改革、小改革之别。“公务员不掏一分钱却享受较优厚的退休金”的现状要改!变“财政统包”为“参加社会养老”,这一点,是与企业养老制度“并轨”了,如此,公务员只有多少“出点血”,才能“钓”来丰厚的养老金,不能再像过去,在职时一分钱不拿,退休后养老金却相当丰厚。仅凭此,深圳社保局局长认为:这是“质”的改变,等于公务员全部并入社会养老保障系统后,大家就都一样了,不存在现在双轨制的不公平问题。

公务员养老改革是否实现公平,要看改革的形式与过程,更要看目的与结果。社保局长的另一番话,却给公众泼了一盆冷水,他一再强调:改革的目的不是为了降低公务员的待遇,公务员是千挑万选的“精英”,为什么要降低待遇呢?

养老改革不拉低公务员待遇,这种换汤不换药的改革,改与不改有啥两样?公务员养老待遇不降,只因公务员是“精英”?如此“雷语”滑稽且荒诞。一是按学识多寡、能力高低、贡献大小论,企业里的“精英”未必比公务员小,他们为啥不能享有养老高待遇?“企业高工养老待遇不如机关门卫司机高”这个事实,这又作何解释?二是,“在职时候要讲效率,二次分配就要讲公平。退休后,一个人养老金的多寡,难道能以“精英”、“非精英”作为衡量标准予以区隔?是社会“精英”的,多分羹、吃饱饭;“非精英”的,养老金就会微薄的,难以填饱肚皮?无须反唇相讥,如此怪诞观点很难获得社会共识。

公务员养老保障制度与企业“并轨”,最大限度地“拉平”不同社会群体养老金差距,这是改革目的,且能彰显社会公平。对此,深圳社保局长应该心知肚明。“精英”群体不能降待遇一说,不过是底气不足的强词夺理与狡辩而已,目的就是固化自身的既得利益。

其实,高调打着改革的旗号,实质却是兜圈子、糊弄百姓,让公务员坐实一些既得利益,而不“降低”待遇,类似例子并不乏见。比如公车改革最为典型——不减公车数量,公务员就无度耗费公帑;裁减公车数量,就发放高额车贴。反正,改来改去,吃亏的总是国家,不吃亏的,总是掌握权柄的决策者——公务员群体。从深圳公务员养老金改革的端倪看,未来改革结果也未必能走出这个窠臼。

时下,社会阶层日渐分化,利益诉求也日渐多样化,并且明里暗里出现抗衡和较量。但社会发展的大势却是:社会必须体现公平与正义。就如养老金“并轨”,这是历史潮流,势不可挡,“逗圈子”、糊弄式的改革恐怕难以持久。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在改革时,要敢于自我割除利益尾巴,同时,人大部门要介入,且要充分吸纳民意,让民意指向成为改革的方向,只有这样改革的,才能让公众看到政府改革的诚意与决心,才能看到社会的希望与未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