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部的《指南》难遏“拔苗助长”式教育

(2012-05-29 21:04:29)
标签:

杂谈

教育部的《指南》难遏“拔苗助长”式教育

惠铭生

近日,教育部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公开征求意见。其中针对5-6岁学龄前儿童指出,“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教育部表示,实施《指南》原则之一就是要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严禁“拔苗助长”式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529日《今日早报》)

应该说,教育部发布的这份《指南》遵循了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是家长与幼儿园教育孩子的重要参考。但出台《指南》的初衷虽好,未必有其生长土壤;内容虽好,未必能让家长和幼儿园青睐。

拔苗助长的典故,人人耳熟能详;对幼儿进行“拔苗助长”式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不应该也不科学,谁都心知肚明,讲得头头是道。但是,一旦具体到自家孩子的教育,所有的理性与常识,都会被无情的现实碾碎、裹挟,败得一塌糊涂。因为人是社会的人,谁也难以自我超脱,抑或超越社会。时下的家长和幼儿园对孩子进行拔苗助长式的教育,根在有其特定的“土壤”和氛围环境。

那么,让“拔苗助长”式超前教育生命力旺盛的土壤是什么?从浅层次看,是望子成龙的家长普遍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从深层次看,就是优质教育资源的局限以及分配不均。从心理学上讲,是一些家长心理畸形,动辄拿孩子的学习成绩相互攀比,以满足自己可怜的虚荣心。也就是说,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孩子能上好初中,才能上个好高中,上好高中,才能考上好大学。而能否顺利上一溜“好”学校的前提,或是有个好“起跑线”,就是始于幼儿园。

按照教育部相关规定,上小学、初中一般是遵循“划片、免费”入学的原则。但是,君不见,在很多城市,包括北京市在内,近年来,一些优质资源的“名校”,却屡屡上演小升初考试和“择校大战”,其悲壮程度丝毫不逊色于硝烟弥漫的高考。诸如占坑班推优生特长生共建生条子生等涉嫌择校的方式呈扩大趋势,而入学考试,更是俨然酷似高考。前几天,济南外国语学校“小升初”考试开考,济南市近万名报考者进行了语文、数学、英语及英语口语测试,争夺800个录取名额,录取率仅为8%。这不得不让一些家长感慨:小升初比高考还难。

试问,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谁家幼儿的父母敢信奉教育部的“指南”,让孩子6岁前只是学会10以内加减即可。如此,别说好点的小学门槛难以逾越,即便进入小学,也将因为“基础太差”输在“起跑线上”,而成为班级的“另类”。假如哪家幼儿园教育幼儿,只是蹦蹦跳跳、玩玩乐乐,而非幼儿园教学内容“小学化”,那这样的幼儿园也势必会被市场淘汰。所以,倘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施行,首当其冲反对的,恐怕就是家长与幼儿园。

或许,对诸多家长而言,对自家幼儿拔苗助长,拼的却是未来。虽然未来不可测,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几乎是所有父母的基本心态。这真个是:“都云家长痴,谁解其中味?”

对孩子进行拔苗助长式的教育,不管盲目还是急功近利,只要是教育资源分配严重失衡,只要是近乎苛刻的“小升初”选拔考试不改变,只要是“以成绩论孩子好坏”的畸形评价思维存在,严禁“拔苗助长”的《指南》,只能是个摆设,毫无用处。

在这份《指南》中,教育部表示,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只是,这份刚性不足的指导性《指南》,口头上的“严禁”较之于强大的社会现实,恐怕也过于轻飘,没有半点的威慑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