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白菜价比猪肉贵”说句公道话
(2012-05-06 15:34:09)
标签:
杂谈 |
惠铭生
据媒体报道,与 2月20日相比,大白菜全国日均价上涨近70%。分地区看,北京、河北、安徽、河南、江西、湖南、广西、陕西、甘肃等省区市涨幅在100%至250%之间。山东一家超市白菜零售价达到了15元/棵。市民抱怨称菜价比猪肉还贵。(5月6日《新京报》)
多年来,当国人对菜价、肉价上涨动辄惊呼、乃至抱怨时,我素来不以为然。不是因为我有钱,而是因为我是农民的儿子,深深了解当今农民的难处与痛处;也不屑有些城镇居民动辄为菜价上涨所流露的夸张、娇吟的表情。在此,我想对“白菜价比猪肉贵”说句公道话。
是啊!多年来,有些农副产品出现“抽风”涨价现象,如“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肉价飞涨等乖张价格,但往往是“好景”不长,昙花一观而已。更多时候,却是肉贱伤农、果贱伤农、菜贱伤农等事件轮番上演,那时那地,蔬菜堆满田间地头无人过问,一些果树被农民含泪刨掉……农民欲哭无泪,又有谁解农民心中苦呢?多年来,也恰是因为种地、种菜和养殖不挣钱,甚至年年赔钱,农民青壮劳力才大都跑到城市打工,让大片的耕地撂荒,无人耕种。
菜价、肉价上涨,其实农民受益无多。多年来,农药、化肥、柴油等农业生产资料都在涨价,农民的劳动力成本也在提高,菜价上涨也属正常,农民从中受益寥寥。
我对“白菜价比猪肉贵”不惊诧,还因为我懂得一点点“经济学”。当今时候,是一个“涨”的时候,工资在涨,房价在涨,电费、水费、油价也在涨……现在还有不涨价的东西吗?什么东西都涨,我们不惊诧,怎么农民生产的东西偶尔涨涨,政府、城里人就惊诧、抱怨,甚至将CPI上升的“罪过”一股脑儿诿过于一棵白菜或一头猪身上。时下,一些人过着现在的幸福生活,却指望吃十几年前价格的蔬菜、猪肉,这实在是有悖经济常识与社会公道。
譬如,在城市,一平方米的房价五六千元,甚至上万元;一张景区门票上百元;一包烟几十元;孩子上一次培训课百元左右;请一次客少则几百,多则成千上万……对此,恐怕无人惊诧,而对一斤几角、几元,那怕是十几元的菜价、肉价却动辄惊呼、抱怨,这种心态有点畸形,令人费解。要知道,孩子上一次培训课的钱,可以买100多个馒头,够一家人吃一周了;买一平方米商品房的钱,够一家人吃一二年的菜了。这个账为何没有人算一算呢?
或许有人说,市民的“菜篮子”是通胀压力大小、CPI是否高位运行的“晴雨表”。言外之意,通胀压力大、CPI畸高,都是农产品价格惹的祸。但是这里需要厘清一个常识,即我国现在纳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商品类别,按用途划分为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八大类,其中食品类在CPI中所占权重界定在34%左右。了解熟悉CPI的构成分类后,我们恐怕很难再将通胀压力、物价上涨的矛头仅仅指向蔬菜、肉价等食品类价格。
或许有人又说了,菜价、肉价上涨,城镇里那些收入低微的人群无法承担。这倒是事实,但农民不是慈善家,凭啥让要农民的菜价、肉价降下来“救济”城镇中低收入者?要知道,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33∶1,2010年为3.23∶1,2011年为3.13∶1,即城镇居民的收入3倍于农民。所以,面对菜价、肉价的偶尔上涨,我们不必惊诧,而该这样想——农民不富裕,种点菜难!拿点“小钱”买点稍贵的蔬菜,权当先富带后富、支援农民致富,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