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易粪相食”是国人共同的悲哀

(2012-05-06 18:55:01)
标签:

杂谈

“易粪相食”是国人共同的悲哀

惠铭生

     2011年6月,研究生吴恒创办的食品安全网站“掷出窗外”上线。网站首页的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形势图显示,2004年全国有4个食品安全严重区域,2011年发展为11个。吴恒的食品安全报告称国人“易粪相食”,每个人吃的都可能是垃圾,在食品安全问题中,没人能独善其身。(央视5月6日报道))

     易者,交换者也!古有充满残暴与血腥的“易子相食”,今有令人作呕、心悸的“易粪相食”。

“易粪相食”,话糙理不糙,我相信能到社会广泛的共鸣与认同。自己制造的垃圾食品,自己当然不会吃的,但是,当我们被垃圾食品包围、蒙蔽时,每个人吃的都可能是垃圾。譬如,我不吃含工业明胶的果冻,却难免不吃工业明胶造的胶囊;你不吃含瘦肉精的猪肉,却难免不吃地沟油;你不喝有毒的牛奶,却难免不喝含农药残留的茶叶;你不吃染色馒头,却无法躲避添有各种各样的添加剂……无论愿意与否,在食品安全问题中,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

    恰是因为有“易粪相食”的担忧,所以在“民以食为天”问题上,我们几乎陷入“谈食色变”的恐慌中——买菜时,担心含有农药残留;下馆子,担心菜是地沟油做的;有病吃药,担心是“工业明胶造”;吃个点心或冰糕,担心里面掺有太多的食品添加剂;喝瓶饮料,也怀疑其是否含有致癌物……当然,这些担心并非杞人忧天,而是有太多的事例为证,警示我们食品可能“有毒”,吃时要小心。比如,有媒体报道,一支冰糕含有20多种添加剂;一些常见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与农药为伴”,一根豆角被“喂”11种农药,一根茄子一次性混打4种农药;我们在饭店吃10顿饭,可能有1顿碰上“地沟油”;近日,广州爆出毒花生油毒性比砒霜大68倍……

     为了应对食品安全问题,部分机关、国企甚至“低调种菜”、自给自足绿色食品;农民种植养殖,要靠开辟“自留地”的方式进行自保——把无公害食品留给自己,把问题食品“推销”给他人。当然,网上疯传“刘翔多年不吃肉”的新闻,即便是假新闻,根结也是源自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恐慌。

    时代在发展,法制在健全,人类文明在进步,然而,现在我们吃的有些不是食品,而是垃圾;我们身体补充的不是营养,而是“毒素”,当“问题食品”呈泛滥之势时,“易粪相食”堪称现实生活得形象写照,这是国人共同的悲哀。然而,一边是国人“谈食色变”,一边却有人说,所谓的“食品安全问题”大多是媒体“炮制”出来的;甚至有官员大放厥词,说“勿对食品安全过度敏感”。简直是一派胡言!

     更让国人费解和愤懑的是,虽然我们已经到了“易粪相食”的尴尬境地,虽然三聚氰胺、“大头娃娃”等食品安全事件震惊中外,但“问题食品”还是频繁曝光,行政机关部门的市场监管依然乏力,十几个“大盖帽”管不住一根有毒的豆芽、一桶地沟油也是不争的事实……

     难道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无救”了?难道我们“易粪相食”的日子惶惶不可终日?其实则不然。在此,我想起了“掷出窗外”这则典故。1906年,美国作家厄普顿·辛克莱根据其在芝加哥一家肉食加工厂的生活体验写成了纪实小说《丛林》,美国第26任总统罗斯福在吃早餐时读到该书,突然大叫一声,跳起来,把口中尚未嚼完的食物吐出来,又把盘中剩下的一截香肠用力抛出窗外。罗斯福随后约见了辛克莱,推动通过了《纯净食品与药品法》的立法,并创建了被称为“美国食品安全守护神”的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这在世界食品安全史上,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看来,整治食品安全问题,还是有例可鉴的——关键还是在于行政监管的给力与制度设计的完善。其他,别无他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