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恋恋福州(三)

(2012-03-03 11:10:07)
标签:

文化

分类: 路上风景

 

正式踏访上下杭是数天以后的事。

那是早春难得的一个阴雨初歇的下午,彦子姐来家里喝茶,跟她谈起了上下杭的见闻,她一听兴致顿生,“好啊好啊!我们什么时候去看看。”

彦子姐是那种一出现就让你感觉周遭气场不同的朋友。个性独特,见解独到,系骨灰级“小资”兼性情中人。我们曾一起在台北厮混过两个月,将那访趣人、寻美食、喝咖啡、看电影、观话剧、谈天说地的日子过得活色生香。

在我看来,好友间的上佳境界是“一拍即合”,彦子无疑就是这样的朋友,和她一起不管做什么事都会有一种气味相投的默契,痛快。有趣。

说到去看看上下杭,我提议马上就去。因为刚好碰到这么一个阳光和煦的下午,刚好是三点多宜于拍照的光线,刚好我们都有空,而且都有兴致,这等天时地利人和的好机会怎能错过?彦子欣然同意。正巧我手头有一期以“绝版上下杭”为主题的《家园》杂志,就拿出来约略学习了一番,然后立即驱车出发。

路上又约了彦子的老搭档大树。大树是土生土长的台江人,上下杭是他青少年时期的活动地盘,据说那一带有哪些小巷、河叉他闭着眼睛也能走透。

彦子最感兴趣的是《家园》杂志里介绍的杨鸿斌宅。图片上的老宅像朽朽老矣的没落贵族,虽满目苍荑,但骨子里仍端着一股尊严,从中依稀可辨当年的气派。介绍文字里用了“震撼”一词表达了作者初见老宅时的感受,激起我们强烈的探究欲。

我跟杂志社的熟人联系了一下,想知道杨鸿斌宅的具体位置,不想对方告诉我此宅为私宅,不对外开放,如果想参观,必须与看管钥匙的杨家亲属徐老师预约,而徐老师在师大。

有些悻然。但既来之则安之,到得陈文龙纪念馆路口,把车停稳,我们便钻进了附近的一条小巷。

在福州已很久没有走过这样的小巷了。

巷面宽处可容一车通过,窄处仅可供人行,一些人家把旧木椅竹凳摆在家门口,神情漠然的依伯依姆闲坐着晒太阳,他们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说着外地听人不懂的福州方言。

一条条竹竿或横跨巷子两侧,或平行着自家的屋檐,各色衣物垂挂着像迎客的彩旗。一副陈旧的木门框边挂满了旧式的电表,厚重的尘埃让人看不清里面的刻度数字。

砖土墙坑坑洼洼,一个个长草或不长草的破洞已年深日久,让人浮想联翩,它们或许用来收藏这条小巷的秘密。墙边的水泥电线杆伸出无数条电线,他们极无章法地或横或直或斜或卷地纠缠着,穿巷入户,像一团团乱麻。

厕所味时浓时淡,原来它就在不远处,正对着一家小杂货店,穿睡衣蓬着头的妇人提着红漆铁马桶进去,久久地不见出来。

一扇小门敞开着,里头黑洞洞,好奇地摸索进去,却是一条长约三十米的通道,两侧排着砖砌的一个个小隔间,想来这里原是个好几进的大宅,被后来的居住者分隔得零零落落,变成了一个阴暗的散发霉味的大杂院。

偶尔从一个窗洞里会发出几瓣绿叶,一蓬蓬野生植物绿油油地包裹了马头墙,又有一株老榕将繁茂的枝叶掩映过来,这使得小巷充满原生态的古朴安静。

我们在老“福州市工商联”门口和约好的大树碰了面。在他的导游下往上下杭的深处行走。一行胸前挂着单反相机的游客与我们错身而过。“你们找到杨鸿斌老宅了吗?”我瞅着里头一个人有点眼熟,便过去打听。一个身形瘦长,眼神温和的长者说:“你们想去看吗?我给你们开门。”哇!原来他就是徐老师,这天刚好从师大出来陪一些摄影师参观老宅。

天下居然就有这么巧的事?!若不是这个下午我们忽然心血来潮地要来上下杭,如果时间早一点或者迟一点,我们都不可能在这小巷里碰到本需预约且还不一定约得到的徐老师,那么我们就很难与杨鸿斌老宅见面。冥冥之中,一切早有定数。

恋恋福州(三)

 

恋恋福州(三)

恋恋福州(三)

恋恋福州(三)

恋恋福州(三)

恋恋福州(三)

恋恋福州(三)

恋恋福州(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