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祖文化节晚会上的烟花
在老家,把观看民俗踩街活动称为“看热闹。”今年正月里,不期然看了两场“热闹”,一场是连江县苔录岛游“海神灯”,一场是连江壶江岛游妈祖。
经济拮据,物质匮乏的年代,欲望的门槛放低,快乐来得容易。小时候过年,好吃的、好穿的再加上好看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丰收让大人小孩心里都乐滋滋。“好看的”指的是“装架”游街——将小卡车或拖拉机布置成鲜艳的小舞台,上面站几个着戏装的演员将某个戏曲或传说的场景定格,然后巡街游行。
“装架”游街当日的傍晚,男女老少从饭桌上就开始激动,“快点吃,快点吃,早点吃完去看‘装架’”。其实用不着大人催促,小孩们就已自觉地狼吞虎咽,一边吃一边竖起耳朵听街上的声响,只要有一点点热闹的动静就按捺不住地要往外跑,生怕错过任何好看的光景……
当路灯的光亮将夜幕打开,主干道的两边街沿早已被盛装的男女老少挤得水泄不通。随处可以碰见亲朋好友同学同事,小小的城里到处都是熟人,拜年寒暄的声音把街面弄得闹哄哄,但这一派嘈杂很快被由远而近的锣鼓鞭炮腰鼓十番八乐声盖过,“快看快看,‘装架’来了!”古装美女帅哥们摆出经典的POSE一一亮相:孙悟空怒打白骨精、猪八戒背媳妇、八仙过海、白蛇传、鹊桥会……架上的景象粘牢了艳羡的目光,那是谁家的女儿?儿子?大家开始交头接耳,悄悄打听。架上的人儿,原本不过是身边的熟人,今夜里怎么忽然就变得神秘高远?庸常生活被提炼成戏剧以供观赏,便有了高高在上的尊荣,人们多么希望将这份尊荣与自己拉近,民俗的快乐就是这么淳朴体己,因为将自己参与其中热闹特别入骨入心。
多年以后,经济发展让老家过年的娱乐节目高雅得只剩电视春节联欢晚会,夜晚的热闹都在酒楼歌厅或百姓自己的家中,街上即便有红灯笼高照也仍然显得冷清。
而多年以后的我已变成了一个异乡人,一个与根相离缺少安全感的人。轰轰烈烈的旧城改造将老家弄得面目全非,她带着她曾经给我的简单的快乐渐行渐远。
今年正月里我又重新走在民俗活动的欢声笑语中,虽然身处异乡,但在渔民家里打地铺,在老人会的大院里吃大锅饭的日子,热热闹闹,踏实温暖,这是值得拥抱的生活。幸福决不是那些遥不可及的东西,它应该实实在在,随时在身边,手里,方能永驻我心。

妈祖娘娘
祭拜
念颂祭文
妈祖金身巡游壶江
出游前的整装
看热闹的壶江依姆
在热闹的人群中
老人院里大厨们在准备午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