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厦门,想坐坐《家园》里介绍的那几家咖啡屋,恰好厦门的女友与其中两家的主人都是好友,这样的巧合令人心喜。
先是第三届两岸图书交易会开幕的次日晚上,星期六。晚餐时女友发信息来,说“第六晚咖啡”有夏威夷吉它的小型演奏会,问要不要过去听听?当然去了。
几个人打了车,在七拐八弯的自强路巷子里找,想不到“第六晚咖啡”藏在如此平民化的一条巷子里,夜幕里看不清那些民房的外表,但显然都很有年份了,简朴里有一种沉实静定的气息,让行走其中的人有回老家般的亲切感。一个椭圆型的暗淡陈旧的灯箱招牌支在一个旧院落的墙上,“第六晚咖啡”几个字也不显眼,如果不是熟客,就会错过它。女友告诉我,“第六晚咖啡”已经存在了六年,客人是越来越多了,这让我想起“酒香不怕巷子深”那句话。
已有美妙的乐声从院子里传出,成就了夜晚的独特情调。目光越过院墙,只见一座三层高的楼房挺立在里头,每层都有圆柱支起的轩敞前廊,这建筑给人的第一个印象就是:别墅。虽然岁月风尘已剥蚀了它的华丽,但那股高贵优雅的气息不彰自显。
不用端出咄咄逼人的架式自然而然地就收服了人心,老别墅具备的便是这样的一种自信。这也是“第六晚咖啡”的自信吧。
面积不大的客厅里早就坐满了人,厅里的装饰摆设很家常。弹奏者是两位平和慈祥的老人,没有人们观念中的艺术家气质,但他们的琴弹得实在好听,神情专注极了。
夏威夷吉它不是将琴斜抱怀里,而是把整张琴平放在膝上弹奏,这样的方式我还是第一次见到。那琴声让人想到夏威夷被篝火映照的海边夜晚,在椰树林里跳草裙舞的热带美女,海风送来的热烈而潮润的气息……一波波温柔、浪漫的感受涌来,让人心神荡漾。所有听众都屏声静气,神情端然,沉浸在这样的家庭式音乐会中,那由音乐而来的美好情愫就变成了生活本身,贴近得让人心地柔软,而不是音乐厅里的,多少有着居庙堂之高的距离感。
客厅里坐不下,我们就在院子里的葡萄架下支了张桌子,喝咖啡和柠檬水。“第六晚”的主人过来打招呼,那是个穿白丁恤的乐呵呵的男子,介于青年与中年之间。他说夏天的时候,葡萄的叶子垂得老低,那派绮旎风光现在是感受不到了。如今,秋意渐深,夜凉如水,葡萄架萧蔬了些,但满院的植物仍然茂盛,在这样与土地相接的庭院里听乐声传来,是清净恬淡的况味。
听说“第六晚咖啡”每周周末都有音乐会,请全国各地的自由音乐人来演奏,那是些痴心音乐且深具音乐天赋的人,一帮沉迷于艺术的理想主义者。他们日常往往是个上班族,但另一种音乐人的身份让他们逸于庸常之外,寻求自我的完成。他们的音乐十分动听,因为发乎心灵。
我后来走出院子,到巷子里溜达。一些门户洞开的人家在灯光下吃饭、聊天、看电视,屋里陈设简陋,与“第六晚”的音乐与情调毫不搭界,看着却让人感到踏实美好。我想起“第六晚”主人的话,小巷里的生活是“第六晚咖啡”的一部分,是它的大背景。植根市井,没有太多奢望,但在平常生活中又有触手可及的一点点超拨,从中可以获得某种崇高与诗意的情怀,感受作为人的那么点尊贵,这大概是很多人都想要的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