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去厦门

(2007-10-24 12:23:16)
标签:

生活记录

厦门

鼓浪屿

老别墅

咖啡屋

分类: 路上风景
 

“去厦门逛逛,住上些日子”。有一期《家园》杂志这么提议。在这本杂志的主编看来,去厦门是放松身心的一个办法。为工作热烈奋斗的人们放松下来、多余的情绪“需要厦门这样的城市来接纳,不是为了抢救,而是让生活变得沉静。”当然,这不是去厦门的主要理由,杂志用了58个页码的篇幅做了《踏寻厦门66处》的专题,试图给“为什么人人爱厦门?”更多的答案。

       “石康厦门日记”、“鼓浪屿·老别墅”、“鼓浪屿·旅馆”、“鼓浪屿·咖啡屋”、“鼓浪屿·小吃”、“环岛路”、“南华路”“禾祥路、“中山路”、“中山公园”、“莲花路”……专题几乎把厦门的美好情趣与休闲去处一网打尽,惹得我放下书就想立马杀奔厦门而去。原来,原来,我对厦门的了解很不够,远远不够,厦门还有那么多的惊喜等着我去发现、体尝!

       虽然曾在厦门呆过四年,此后又频繁出入厦门;虽然工作后去厦门不是为了度假放松而是出公差,每次都为采访写稿弄得很疲惫,并使逗留的时间变得仓促,可对厦门仍像费翔唱的那样:“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春天。”这么说是腻了点,但没办法。看看人家石康日记里写得更腻,但感觉很真实——

       “想到厦门,不舍得离开。在厦门,总能看到一些人在阳光下打瞌睡,或干脆就躺在草地上睡着了,叫人看着就觉得舒服,我想天堂里可能就是这一幅场景吧。厦门,我的天堂,从第一次来就是这样,总有什么新东西吸引我到这里来,并且拉住我不让走掉,这里从来不让我失望,即使难过,也会转瞬即逝,连我自己都会吃惊,怎么可能呢?但就是这样。厦门会让吸引变成行动,让坏的看上去像是好的,让自私冷酷显出柔情蜜意,当你受挫,它也会让伤害变成怀念,在这里,即使是很强烈的情感波动,最多也是叫人伤感而不是痛苦,而快乐却强烈后变得绵绵的,永难忘怀。厦门在我眼里显得有点不真实,像一种生动的布景,海蓝云天下面,是那种叫人舒适的市俗生活,重复而古老,像是置身世界边缘,只有一根电话线连着那些更为激动人心的城市……”

       写过《晃晃悠悠》、《支离破碎》、《一塌糊涂》、《在一起》等小说的北京作家石康借朋友的房子在厦门呆了一个多月,在因为工作不得不离开时,对这座城市起了乡愁。而我对这座城市也同样充满了乡愁一般的情绪。鼓浪屿上那些可以听海的老别墅旅馆是值得住一住的,比如那座形如其名的“船屋”,据说主人正在申请将别墅的一楼开放作为家庭旅馆,虽未开放,但如果勇于敲门,又有幸见到屋主,大可商量一下,能不能住全凭运气,毕竟住这样的老房子也需要缘份。还有百家村公园东路自强路2号的“第六晚咖啡”,藏在七拐八弯的巷子里,东西都是为客人现做的,咖啡馆里时常有诗歌和古琴、民间音乐、友人图片展等活动,而且还可以要求付费留宿,不过房间只有一个,同样看你够不够幸运。

       “花时间咖啡馆”、“文心阁”、“雅舍”、“黑糖”“搞什么茗堂”、“美味放题”“LATTICE”、“EIMA黑马咖啡”、“白马驿”等是值得呆一呆的,最喜欢的是某个店铺的海报在某一天只有这么几个字:“今天我高兴,所以全场打8折。”

       “BABYCAT私家御饼屋”、“叶氏麻糍”、“龙头北仔饼”、“吴再添小吃”、“黄则和花生汤”、“厦门烧肉粽”、“莲花公园煎蟹”还有各种海鲜也是值得吃一吃的。最爱那皮薄而酥的馅饼,清甜不腻,入口即化。想当年做学生的时候,每当熄灯入睡前夕,宿舍的姐妹们为保持好身材忙着踢腿、仰卧起坐,而清瘦如我却在一旁津津有味地吃鼓浪屿馅饼或椰子饼,羡得姐妹们眼睛都绿了。而今哪敢再如此夜宵?!早已到了晚餐都不敢过饱的年龄了,好时光一去不复返。

       不过,好时光仍是可以追忆的,方法之一便是去厦门。刚好厦门马上就要举办一个大型文化活动,我又被派了公差。想去加上必须去,这个“去”就变得坚强有力而感觉美好。又想起石康说的:“无论在这里如何努力地工作,都像是在休假间隙抽空干一干,一点也不紧张……”确实是这样,去厦门工作,也是享受厦门的一种方式,如果能够再抽空约上厦门的好友去舒服的地方呆一呆,吃一吃,看看湛蓝海天和古老别墅,那就更美妙了。如此想一想,去厦门便像是给自己一个节日一份奖励。好了,明天,出发去厦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安静
后一篇:第六晚咖啡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