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任菁作品——暮野
早上十点钟,偌大的福建省画院安安静静,明晃晃的秋阳泄了一地,上到二楼,再上到三楼,所有的房门都紧闭着,没有一点声响。然后其中一扇门打开了,因为刚刚在楼下打了电话,受访的画院专业画家林任菁出来迎接我们。她大概与我年龄相仿,皮肤白晰,五官清淡,娇小的身子套在一件宽宽大大的牛仔衬衫里,显得很清秀,一头直发松松地挽在脑后。看到我们,她脸上绽开了笑意,笑得眼睛眯眯的,像秋阳一样温和。她一直笑着与我们说话,语速慢慢,语调轻轻,语气热情而谦逊,语音清脆而柔婉,神情还有些羞怯。我站在空寂的走廊上,背着阳光,面对她,感到周遭更安静了,整颗心都跟着安静了下来。
她把我们让进她的画室。十一二平米的房间,素朴洁净。一张大大的办公桌在中央,宣纸铺开,边上散放着笔墨颜料,那是画案。靠墙的硬板床铺着洗得发旧的小碎花床单,书柜里密密的是各种与绘画有关的书籍,矮柜上的花瓶里插着几根芦苇。一叠高高低低的画板靠住一面没摆家具的墙,最外面的一幅约1.5平米的画正在进行中,占满画幅的正是一簇簇蓬松的芦苇,无数星星点点浓浓淡淡的花羽被用墨线一笔笔勾出,完成这样的一幅画至少需要一个半月。
每天早上一到上班时间,林任菁就从家里来到画室,独对画纸安静地画上一整天。外面关于功名利碌的喧嚣纷扰与她毫无关系,她说,有一份工资,衣食无忧,然后能够遵造自己的意志来画喜欢的画,快乐充实,心愿足矣。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间在笔与纸的舔吻中悄然流转,生活波澜不惊,宁静从容。她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想画什么,该怎么画,方向笃定,决不游移。在安静的坚守中有自在喜乐,更有绵实的力量。
生性恬静内秀的林任菁似乎原本就是被上天选来画画的。她的父亲林俊龙,母亲李淑华都是我省卓有成就的国画家,自小家学的熏陶就给了她很好的工笔基础。年岁渐长,她开始不仅用眼更用心来观察世界,静观与遐想成了她的生活状态。她喜欢素朴的草木,喜欢万物经过历练后的平和从容,自然之美时时扣动她的心弦,激发她绘画的灵感与冲动,幸运的是,经过福建工艺美术学校、福建师大美术系、浙江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的层层学习深造,她终于实现了当画家的理想,能够用画笔娴熟自如地抒写自己的旨趣。
长年累月认认真真地画着,她画成了国家一级美术师;天份加勤奋,使各种殊荣接踵而至。她的作品曾入选第一届、第二届全国花鸟画展,第三届全国工笔重彩画大展,第八届全画美展、世界女艺术家作品展等。1996年在台北国父纪念馆举办“林任菁工笔画展”,大受好评,2000年获得全国中国画展金奖,2006年获中国画家提名展优秀作品奖,作品被国务院紫光阁和台湾国父纪念馆收藏。荣誉层层堆叠,而这一切不过是水到渠成。她仍是那个恬淡低调的女子,每天只将洁净的心对着白纸安静地画出清雅隽逸。
人如其画,画如其人,林任菁的工笔花鸟给人的感觉同样是安静。那些画底色多是古绢的棕灰色,胭脂、腾黄、花青三味相调,水意氤氲地似要唤回旧时光阴,然后,她让荷塘沉醉于茫茫雾海;让孤傲的莲蓬与荷叶絮语;让芒草柔韧地试探风的流向;让芦花迷朦地在黄昏冥想……于是有了《秋霜》,有了《轻寒》,有了《清香》,有了《暮野》……在这些安静的植物里她活灵活现地缀上了羽翼透明的秋蝉,轻盈敏捷的蜻蜓,乖巧觅食的水鸟,使低调暗哑的画面跃动生命的灵性,让人心生光明。就在这一派植物与动物相谐的静谧中,画家种种微妙的心绪在萱纸上洇开,以构图、形态、线、墨、色等元素营造出的情趣完成了一场精彩的翔舞,引领观赏者于诗意中独泳,体会与自然相契物我两忘的怡然,感受平凡物象的矜持自重而心生怜爱……当画家以滴水穿石的耐心,将灵性与情愫一点一划地渗透到画幅中,那段美的生长过程令心灵丰沛自足,而这样的画被观赏者看在眼里,也有了福至心灵的平宁愉悦,胸中的烟火气不觉褪去了几分。
因为最想表现的是生命的美丽,所以林任菁常常将自己的身心放逐于自然。在自然的怀抱中,她静观野花闲草自开自落而得到很多启悟,她发现这些平凡的生命无论置身何处,无论是否被珍视,都同样平和、欢畅、自在,安然地享受自己的生活,无怨无悔于风雨的洗礼,从不错过任何细小的欢乐。源于自然的感动让心灵更加繁富细腻,画笔也随之敏感多情,而一旦涌动的灵感被倾诉到画纸上,整个人却渐渐地安静下来,于安静中万物回复本质的淡定清明,此时,呈现在画面上的已是画家内心的那座花园,所有的花鸟虫草无不镌上了画家思想的印记。
林任菁作品——华光

林任菁作品——自醉

林任菁作品——无题

林任菁作品——踏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