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先回顾一下事情的经过。2007年4月28日下午3:20分,在上海市奉贤区申隆生态园度假村里,同在那里工作的22岁的姑娘蔡艳,和当地青年盛兴,在一条景观河边散步;蔡艳不慎落入水中,盛兴随即跳入水中救援;看到两人在水中挣扎,来此旅游的两位上海老人,62岁的退休教师陆师臣和63岁的陈鸿声,当即跳入河中救人;度假村的冷菜厨师,22岁的安徽籍工作人员黄三郞,和另一四川游客李忠兵,闻讯也先后跳入河中救人;结果,落水女子蔡艳被救起,得以生还,而盛兴、黄三郎和陆师臣却没能上岸,被河水夺去了生命。
其一、所有的报道对于落水女子蔡艳,都是一句“不慎落水”的简单概括。从电视画面和现场图片来看,那条河道两边是梯形的堤岸,堤边有大量的花草;也就是说,在河边散步,并不容易滑落到河床里。那么,身为度假村工作人员的蔡艳,又是怎么落水的呢?她究竟是像媒体记者简单描述的那样“不慎落入水中”呢,还是有其它更复杂的原因呢?
其二、蔡艳落水之前,和盛兴同在河边散步。一对青年男女独自在风景秀丽的河边漫步,不会是一般同事和朋友关系,应该是一对情侣才对。那么,两人一起散步的时候,是什么原因导致蔡艳一个人跌落到水中?当时盛兴在旁边干什么呢?如果蔡艳一脚踩空,人跌倒在河堤上的话,在一旁的盛兴,完全有可能拉住她的;怎么会是蔡艳已经落水了,盛兴才跳入水中救人呢?盛兴就在蔡艳的旁边,他的反应不应该是如此的迟缓。对此我们没有听到被救者蔡艳有任何的说法。我对此事进行分析并非是吹毛求疵,而是想让救人者的行为明明白白的;我不想一味地为牺牲者叫好,而只想为值得牺牲的行为叫好。
其三、牺牲者陆师臣老师的妻子秦老师,在事后对记者说:陆师臣近来的身体状况很不好,他患有高血压;就在救人前一个小时,他还在吃药。对于这样一位舍己救人的老教师,我们在为他的精神感到钦佩的同时,也在想:凡事都有一个量力而行的考虑,自己患有如此严重的疾病,是否有能力再去救别人呢?下水救人者要有两个特点,一靠水性、二靠体力。到了这个年龄,尽管年轻时可能水性不错,可是这个时候已经是力不从心了。
我们这个社会总是一味地、过度地强调自我牺牲。让人到艰苦的地方去,说那是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让人去做艰苦的工作,说那是美丽的心灵;让人慷慨解囊,说那是蓝天下的挚爱;让人带病工作,说那是高尚的忘我无私精神。这种提倡我觉得有时候未免过头了。人确实需要为社会做贡献,为他人做爱心,但那要有个限度;保护好自己、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样也很重要。
当秦老师深情地向记者讲起她的丈夫的时候,我所想到的不是陆老师的行为多么的光荣,而是秦老师很让我同情。陆老师这个年龄,在上海就人的平均寿命来看还不是特别大,虽然陆老师患有心脏病,但是注意保养的话,还是可能长寿的。陆老师和秦老师本来是相濡以沫的一对夫妻,两人感情非常好;这陆老师的突然离世,无疑对秦老师是沉重的精神打击。她该如何承受,如何面对呢?
其四、牺牲者盛兴的家境真让我们落泪。他6岁就死了父亲,随后母亲由于受不了这份打击,变得神志不清,丧失了正常的劳动能力。盛兴和母亲只能靠着社会救济过日子。盛兴好容易在苦水里泡大了,小树苗终于长成了一棵小树,他那孤苦的母亲总算熬出头了,他的风烛残年的爷爷和奶奶也总算看着孙子有了出头之日了。可就在这时,盛兴突然去世了。对于脆弱的盛家,这个噩耗无疑是晴天霹雳。遭此打击,对于他的老爷爷和老奶奶,他那本来就精神恍惚的母亲,无疑是山崩地裂般的灭顶之灾。盛兴的突然离去,随即也带走了这个家庭全部的希望,他的母亲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没有了任何希望的生活,还有什么盼头呢?
其五、牺牲的黄三郎才22岁,花样的年华。一个农村孩子,文化程度不高,在上海找份工作很不容易。他是家中的小儿子,母亲最疼爱的孩子;他的突然去世,让58岁的母亲悲痛欲绝。母亲专程从安徽赶到了上海,当她打开儿子那间6平方的小小出租屋的时候,看到屋里简单的生活用品,想到儿子清苦的生活,不禁潸然泪下。
三个人就这样牺牲了;三个人为了救一个人,就这样永远地逝去了;三个家庭也由此陷入了深深的悲哀之中,甚至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在我看来,大家的生命都很重要,为救别人,也要看一下自己是否有那能力,仅有精神是不够的。没有能力只有精神的行为是盲目的蛮干,并不值得别人去效仿;而只有能力没有精神,则是贪生怕死的懦夫,两种人我觉得都不可取。在这样的危急时刻,我们需要的是又有精神又有能力的智勇双全的人物,这才是值得全社会去学习的。
我们在中外影片中都能看到这样的情节:敌人的追兵越来越近了,正方的人员正在被追赶;这时候,正方有人不幸中弹了;面对着同志们的救护,伤者会说:“你们走吧,否则得话,大家谁也走不了”。危难当中,丢卒保车成了人们最道德的选择;而同归于尽、因小失大则是大忌。同样的道理,在和平年代,救死扶伤也要权衡利弊。当煤矿发生事故,或是发生火灾的时候,处于灾难之外的人们,并不需要以自己的牺牲去换取灾难中人的生命。我们经常听到媒体说:由于救援难度很大,所以,救助进展缓慢。这里说的,就是既要救出里面的人,也不能搭上外面的人;这才是成功的救援应有的理念。如果为了救出落难的人,搭上的人比救出的人还要多,那叫得不偿失,这不是理智的人们所希望看到的成功救援。我们正确的社会观念,应该是用最小的代价去得到最大的利益保护,而每个人的利益都同样的重要。
此事件还有一个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那就是许多人都说到的,在这个度假村里,像这样的河道有很多,但都没有任何水深危险的警示标志。还是那个老套思路,发生了事故不先追查原因而是先表彰,表彰太多而管理太少,其结果只能是危险依旧而无谓的牺牲太多。发生了这样惨痛的事件,园区的管理者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呢?
我希望看到的是人人都能珍惜自己的生命,更加理智地对待突发事件,更加有序地管理好、经营好旅游资源,以防止灾难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