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喜欢别人老婆和自己孩子的男人

(2007-04-16 14:02:16)

 

很多男人都有一个特点,民间称之为“老婆别人的好,孩子自己的好”。开始听到这话,觉得挺有意思的,看到了太多媒体报道的案例,和自己身边的事例,越发觉得这话很有道理。

 

有一个经典的例子。《红楼梦》里,王熙凤过生日那天,贾琏躲在家里搞鲍二的老婆,被那天本来就喝的醉醺醺的王熙凤和平儿当场撞见。王熙凤一通撒泼,贾琏一时兴起,抽出宝剑追杀出来。贾母为王熙凤出气,说贾琏:守着王熙凤和平儿这一对美人坯子,还觉不够,香的臭的都往家里领;又劝王熙凤:男人在年轻的时候,像个馋嘴猫似的,这很正常。可见,男人已婚之后,还想着别人的老婆,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这个道理有人能想明白,有人却想不明白;悲剧,就从这想不明白开始了。

 

先说一个上视讲的案例。十几年前,家住南汇的中年男子金鹤鸣,本有一个儿女双全的家庭;但他就像上面提到的那类“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男人一样,爱上了同厂的中年女职工,同样也是已婚,并有一个女儿的樊银宝。你有情来我有意,或者说苍蝇不盯无缝的蛋;两个本来各自有家的男女,很快地,就不顾法律和道德的限制,勾搭成奸了。就像在饭店里偶然吃点东西,还没吃两口盘子就见底了,总觉得吃不够;而在家里,做得太多,也就放开了吃,反而吃倒了胃口的道理一样。这到中年男女,对原来的老公老婆来说,早就不新鲜了,但彼此之间却是很新鲜的。偶然的偷情,已经不能满足他们更深地渴望了;两人也像很多起初偷偷摸摸的男女一样,想到了长相厮守。于是,男女各自进行了一番离婚大战。最后,男的带着他的一双儿女,女的也带着她的宝贝女儿,摆脱了原来婚姻的羁绊,走到一起来了。

 

人可真有意思,没有得到的时候,特别渴望得到;真正得到了,又不觉什么了。这对婚姻、财富和职业来说,大都如此。婚后,金鹤鸣和樊银宝搞起了一家木材加工厂,夫妻一搭一挡地做起了生意,起初的日子是甜蜜蜜的。然而,结婚两年之后,他们的矛盾很快地也就暴露出来了。樊银宝有时回来晚了,金鹤鸣会怀疑她在外面有了别的男人。这人喜欢谁的时候,总觉得这人对自己有魅力,也对别人有魅,所以总是要防着和猜忌。不知金鹤鸣这样的男人有没有想过:如果樊银宝真是个贞洁女人的话,她能人到中年,抛弃丈夫,和你金鹤鸣这样的男人搞到一块吗?同样的道理,金鹤鸣如果是个正经货色,他能不顾儿女双全的家庭,人到中年了,还要来一番家庭重组吗?果然,没过多久,金鹤鸣在外面又有情妇了。要不怎么说,人的性格是人的历史呢?

 

这下可热闹了,两人有吵不完的架,也有动不完的心思。樊银宝更直来直去,既然经常大吵大闹,金鹤鸣又有了外心,前面有孩子维系,两人还分了呢,别说这半路夫妻了,不行就分,樊银宝提出了离婚。金鹤鸣也有他更狡猾的打算,他并不觉得已经没有新鲜感了的樊银宝对他还有多少吸引力,他更在意的是这几年办公司创下的财产。如果离婚,肯定要分一半给樊银宝,这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他要把这钱生着抓在自己手里,死了留给他的亲生孩子,这样心里才踏实。

 

就这样,两人各有各的孩子,又各有各的心思;貌合神离的日子就这么过下来了。2006年,金鹤鸣已经是60岁的人了,但是,他对和樊银宝的日子,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更习惯,反而越来越难以忍受了。他终于下定了决心,要除掉老太婆。

 

金鹤鸣先是叫来了他的老朋友季耀兴,给季耀兴13万元钱和一张照片,以及照片上人的联系方式、私车牌号等;让季想法除掉这个人。季耀兴一眼就认出了照片上那个人,是金的老婆。但是,为了那十多万元钱,他还是决定铤而走险了。他先找了一个外来人员,给了人家两万元钱,让人家去办事。那人比金和季都要聪明得多,钱他是要的,但是,事他可是不想做;他知道那是杀头的事。那人表面上答应地挺好的,揣上钱之后,溜了。让季落了个鸡飞蛋打。季不再敢找别人来做事了,他决定自己亲自上阵。

 

20068月中旬的一天,本来就和樊银宝熟悉的季耀兴,将樊银宝约出来,到临港新城游玩。当他们走到一处芦苇丛附近的时候,樊银宝说要进芦苇丛撒尿。季耀兴觉得机会来了,他尾随着跟进了芦苇丛;乘樊不备,季用石块猛砸其头部,致其当场死亡。

 

2006828傍晚,有一男子走过这片芦苇丛,他闻到了腐尸那令人窒息的气味,立即报警。警方将此女尸,与樊银宝的女儿晓玲前几天报案母亲失踪一事,联系在一起;很快地,晓玲就认出了母亲身上的衣服。尽管金鹤鸣假装正经,试图掩饰自己买凶杀妻的罪行;结果在第一次审讯时,金鹤鸣在开有空调的房间里大汗淋漓的表现,还是把他做贼心虚的心态暴露无遗。很快地,金就交待了他策划杀妻的经过。金鹤鸣和季耀兴尽管在法庭上极力把罪行推到对方的身上,可结果双双都被判了死缓。一对难兄难弟,看来要在狱中相伴着走完人生之路了。

 

像此类的,人到中年偏要玩一通家庭重组的游戏;老来却各想着各的子女,都想着把身后的财产留给自己的孩子,因而引发老年婚变,甚至最终反目成仇的例子,这些年我们看到的是越来越多了。

 

我还要给大家讲一个我接手调解的案子。陆祥和王燕上述这个模式的实践者。人到中年的时候,有妇之夫的陆祥,和有夫之妇的王燕,作为生意伙伴,从相识相恋,发展到谈婚论嫁的程度。还是那个套子,男女双方分头行动,各自使出浑身解数,挣脱了原来套在身上的婚姻枷锁。和前面那个案子不同的是,陆祥没要他的女儿,王燕也没要他的女儿;两人本事都更大一些,把孩子都推给了对方,自己更加自由了,也更少了一份麻烦。婚后的两人世界,起初是甜蜜和浪漫的,两人一面经营着自己的小公司,一面游山玩水,不亦乐乎。还是那样,再好的游戏,玩得多了总有厌烦的时候;等到两人新鲜劲一过,四目相对的时候,未免觉得单调了些。王燕时不时地接来自己的女儿同住,后来甚至干脆让女儿过来一起住;陆祥虽没有王燕那么儿女情长,也经常想着自己的女儿,时不时地也接自己的女儿来住两天。

 

真没有办法,这人就是那么自私。不是自己生的,永远也不可能有刻骨铭心的牵挂;不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永远也长不到自己身上去。老婆,看着别人的,可真好,主要还是不了解、不熟悉,感到新鲜,新鲜更容易产生幻想,新鲜也更容易带来刺激。可是时间久了,再新鲜的东西也就不新鲜了;再好吃的东西,吃得多也就烦了。随着时间的流逝,中年的骚动渐渐地平息下来,两人都步入了老年。

 

陆祥的女儿大学毕业之后,去美国留学了;王燕的女儿没那么大的出息,虽然已有了工作,可还是天天呆在王燕家里。时间久了,陆祥心里越来越不踏实。他们这些年的打拼,挣下了一份厚实的家产,两幢别墅,五个商铺和两套住房,总价值应有两三千万吧;这么厚一份家产,陆祥太不甘心只让王燕一个人独吞,将来传给她的女儿了。陆祥无论如何要为自己的女儿争一争。于是,陆祥想到了一个极端的办法。2006年的66,陆祥突然带着家里的保险箱,跑了出来。然后,他向王燕提出条件:要么把他们合买的房子中有几套改写成他和他在美国的女儿的名字;要么他就拿着保险箱从此不再回去。一向把陆祥看得老实本分的王燕,做梦也没想到陆祥这个老实头还有这一手,王燕一下被打蒙了,整日啼哭,不知所措。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不管王燕是不是答应了陆祥分财产的要求,他们表面和美的半路夫妻生活,在两人都极尽所能地为各自子女打算的心思下面,已经不可能再维持下去了。

 

这样的故事,我还可以讲出很多来,只是没有上面两个故事典型。我讲这个故事是希望女人们对于喜欢别人老婆的男人,不要感到有太多的意外,因为这样的男人不是个别的,而是一类;只是有的表现在外面,有的想在心里,有的已经开始做了,有的还没有开始做。有的女人总是想不明白,男人为什么会去爱别人的老婆呢?她们经常天真地认为,也许是那个女人比自己强吧。

 

我有一个亲戚,也是人到中年了,她和丈夫有一对双胞胎儿子。她自己很能挣钱,人也开朗活泼,没事的时候,经常在家里弹钢琴。可是她老公偏偏喜欢上了一个开小饭店人家的老婆。我这亲戚怎么也想不明白:她哪点不如那个女人了?她伤心地给我说:怎么样才能让她已经移情别恋的老公,再回到她身边来。我只有苦笑了。

 

我要提醒那些对有妇之夫感兴趣的女人注意一个问题,你可想好了这一点,如果你去找一个已有家室的男人,不管他最后有没有和你结婚,到了老年,他更想把自己的所有财产都给他的亲生孩子。你如果不在乎这个结局,那么,找已婚的或者未婚的,就看你的爱好了。你如果很在乎这一点,也就是说,对方不会像原配夫妻那样,把你们的钱看成是共同的,不分彼此;那么,对于那些已有老婆孩子的男人,你就别去招惹他。

 

我看到太多的男人和女人,在年轻和中年的时候,往往喜欢跟着感觉走,尤其要命的是不承认普遍现象,总认为,自己找着的这位是独特的,和别人不一样;等到了老年,整出一大堆事儿来,再后悔已经晚了。

 

看来喜欢别人的老婆,是某些男人常有的表现;也是有人凡事喜欢别人东西的表现。后一种情况,我们经常看到或是听到:有人要把自己的眼睛鼻子整成别人那样的;有人要把自己的高低胖瘦也搞成别人那样的。你就很容易想明白了。人生的很多现象,只有看到,而无所谓解决;因为,如果人都很理智的话,那么人间也就太太平了。很多人在走完一生的时候,都会觉得自己这一生有些事情做得很傻,尤其是把本来的幸福,非要折腾成不幸福。每一代人都在这样的开始,也都在这样的遗憾中结束。时光流逝,斗转星移,唯一不变的,是每一代人都会有那愚蠢又冲动的想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