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明晨的0点开始,中国铁路就要第六次大提速了.这个消息也早就被各种媒体炒得沸沸扬扬、轰轰烈烈了.老百姓特别关注这件事,是因为它是老百姓的三件头等大事--吃、住、行之一.
中国老百姓虽然在这三十年的新时代里富裕了不少,但大多数老百姓在选择出行的时候,还是首当其冲地选择铁路。人员流动者满中国找工作;做生意者走遍中国推销产品和服务;退休早了,寿命长了,有钱有劲又有空的半老头和老太太们,更是把玩遍中国当成了自娱自乐的最好方式;还有那一年一度声势浩大的春运探亲流,所有这一切,大都要靠铁路运输来完成。所以,中国铁路是大多数老百姓十分牵挂的事情;它的提速关系到老百姓出行是否方便,出行是否舒适,出行是否昂贵,以及出行的整体快乐感。
也正因为这样,才会出现前两天铁路系统开始发售大提速之后的车票的时候,设在火车站前的宣传台前,人们争先恐后地索取大提速后的列车时刻表的盛况.有许多人,一拿到新的时刻表,就迫不急待地打开来,仔细地看着和自己有关的那些线路的信息;还有人,是三三两两或是成群结队地结伴而来的,他们几个人挤在一起,仔细地研究着那些改动了的列车时刻和列车运行方式.凡此种种,都表露着一个信息,中国人是太关心这铁路和列车的速度了。有人在想,这铁路提速之后,运能要增加百分之二三十,明年过年我再回家的时候,是不是就不要排三天三夜的队,末了还说票已经卖完了?有人想,这铁路提速以后,速度加快了,我再回家的时候,是不是在拥挤地像沙丁鱼罐头似的车厢里,可以少熬几个小时了?还有人在想,这提速之后,我再去旅游,是不是比原来更方便、更快速,让我的旅程不再影响我的游兴了?总之,外来务工者、旅游爱好者、异地求学者、出差推销者和其他各种各样的铁路穿梭者,都激动地、焦急地,想尽快了解那使他们魂牵梦萦的铁路,究竟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然而,百姓们很快就发现,高兴的太早了.请看下面的报道:
《东方早报》报道:将于4月18号提速的铁路车票已正式发售,上海一些购买“D”字头车票的旅客发现,票价比以前提高不少。对此铁路部门表示,“不提价”是指目前的普快、快速、特快列车提速后票价不变,而“D”字头列车执行的是高等级列车票价,并不是涨价。但2001年出台的《政府价格决策听证暂行办法》规定,对于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用事业价格、公益性服务价格、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应当实行政府价格决策听证。“D”字头火车票的定价,没有理由绕过听证这个环节。
老百姓纳闷了.起初,铁道部的新闻发言人和媒体,只是笼统地说铁路大提速,说提速之后,北京到上海不到10个小时,还有很多的线路缩减了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当然,最让老百姓关注的,还是那句话--提速不提价。出行更方便了,更快捷了,服务上去了,价钱没变,这是老百姓最希望的事情.然而,临到要买票了,人们却发现不是那回事.人们发现所谓提速不提价,实际是指原来的火车;新车型,也就是被称为动车组的子弹头列车,不在此列,它们不是不提价,而是不少提价,是价格翻倍。而且连听证这个民主的环节,也有意绕开了.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经常碰到的事情.早上起来,匆匆忙忙地赶去上班,路过路边的一个大饼油条摊头,我想买两根油条.问摊主:“油条热吧?”摊主满口答应:“热的热的,都是刚炸出来的。”摊主麻利地把两根油条拿起来,一包,塞给我。我接过来,边吃边往前走.这才发现摊主给我油条的时候,看准了我的手形;朝着我手的是一根刚炸出来的热油条,而热油条的背后,却跟着一根冷油条.等我吃的时候,发现了热的后面还藏着一根冷的,那已经晚了。上班的时候脚步匆匆,谁也不会再为那根冷油条折回来,再和小摊主理论了。摊主也正是看中了上班族们的这个特点,所以才用那小小的诡计屡战屡胜了。问题是,路边的小摊主卖早点也不过是赚几个辛苦钱,我一般不会和摊主多理论什么,我觉得和那些人理论没有必要。可是,堂堂地国家铁道部也用这种心思在对付中国的老百姓,那直爽的人说话可就不太好听了。
我们这些年看到不少相反的现象:一方面,是老弱病残者、饥寒交迫者,不断被国家各大媒体推上中国骄傲、感动中国这样的国家荣誉宝座;另一方面,冠冕堂皇的国家部门和赫赫有名的国家垄断机构,却又不断地有违人们心目中的大部门大气势的形象,专做一些小气、俗气、和笑里藏刀的小人事情。
民主意识逐渐觉醒的老百姓,对这次大提速下的大提价反映强烈,为此,4月16日,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作客新华网,就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的相关情况与网友在线交流。
主持人问,第五次提速时曾提出“提速不提价”,第六次提速关于票价方面是否会延续这一政策?
王勇平说,关于这个问题,在铁道部新闻发布会,铁道部部长胡亚东已经向社会说明了这点。我们这次仍然坚持“提速不提价”的政策。“提速不提价”是铁路部门一直对社会遵守的承诺,也是我们在每一次提速中提出的一个响亮口号。在第六次大提速中,我们仍然坚持“提速不提价”,分普通票、加开票、特快票和适应普通列车、快速列车和特快列车三种列车车型。票价仍然按照1995年规定的票价政策。
再有,对200公里及以上新型动车组的票价问题,我们遵从原国家计
委在1997年制订的票价政策。新型动车组是新型的、豪华的、高等级的列车,我们的票价仍然按照10年前国家计委定下的票价政策。但是,旅客朋友可能感觉要比其他列车的票价贵一点,这可能与车的技术含量高、投入成本大、时速快、服务优质方面有关。当然,在票价问题上,我们注意到了社会上的评价。我们会根据根据市场规律,考虑今后票价的下浮问题,这已经在铁路有关部门的考虑中。新型列车出来,为社会的不同人员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大家看出来了吧,这位发言人是不是把老百姓看得太幼稚了?搞这种文字游戏大家早就不新鲜了.说这票价执行的是10年以前国家计委定下的政策,这个回答表面看起来很讲原则,实际上明显是在偷换概念.因为这位发言人把老百姓关心的“票价”巧妙地换成了“票价政策”.稍微有些逻辑知识的人都知道,票价和票价政策看似很接近,实际上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票价政策是制定票价的原则,但却不是票的价格.票价政策不变,而变了票价,就不能说是:“提速不提价”;只能说是“提速不变票价原则.”票价原则是笼统的,而票价是具体的.同样的票价政策下,可以有很多种的票价;而定好的票价在一定幅度内的调整,不一定违反票价政策,但却在调整之后和原来的票价不一样了。我们明明听到的是“提速不提价”,为什么铁道部要把它解释成“提速不变价格政策呢”?这种狡辩,一是在为自己的笑里藏刀行为极力掩饰;二是为绕开听证会这个重要环节做最好的注解。如果是早几年,这种狡辩,我们会觉得很巧妙;而现在,看够了太多的“买一送一”的消费者,对这种偷换概念的做法,早就不新鲜甚至是反感了。人们会想,那种让你买一件皮大衣送你一双小手套的买一送一的广告噱头,怎么也让堂堂的国家铁道部效法上了呢?
为了把这笑里藏刀的笑搞得更妩媚,我们看到了许多与之相呼应的噱头.比如:
《解放日报》报道:昨天全新的动车组车队首次亮相,在服务上乘客也将享受到航空式待遇,实行“一员一长”配置,即每8节车厢有一名列车员和一名列车长,类似于市内公交车。这些列车员都是按照“空姐”标准挑选,身高都在160厘米以上,文化水平中专以上。上海的动车组列车上还配备了随车保洁员,做到“随脏随扫”,这在国内铁路历史上尚属首次。
网上有报道: 动车上,自助手册贴身服务旅客。服务手册将安放在每个座位背面的口袋里,旅客一上车就能方便取阅,这样一份自助服务手册,能基本弥补列车员减少而带来的不便。此外,每节车厢的电子显示屏还将及时播放到发车站站名、两地天气情况、提示旅客上下车门的走向,列车广播也将同步播出服务信息。
由此可见,这些报道中都在告诉我们:乘坐动车组的火车是如何的舒适,又是如何的清洁,车上还有空姐式的服务人员为我们服务,我们感觉像是在坐飞机.难怪很多报道都说了航空式服务这句话。可看了这样的报道,我没有任何的喜悦.车况服务比以前好了,可乘车的价钱也翻了一倍,这有什么可高兴的呢?就相当于我们花钱买了更高档的享受,那是应该的;否则,谁会化那冤枉钱呢?问题是,五星级宾馆肯定要比二三四星级的好,可我们只能去住那二三星级的,不是不想享受,而是消受不起那高档的价钱.或者说,我们花了比普通住宅高一倍的价格,去买了一套豪华型的住宅,钱花得多了,东西自然也就不一样了,那也要我们买得起呀。如果中国的老百姓都很富有,当然会去坐那动车了,又快又舒适,服务也周到;但问题是,面临着普通车的普通票价和这快速车的高倍价,人们更愿意选择哪一种呢?
我们可以这样想.每年春运的时候,火车站人山人海的,人们排了几天几夜的队,甚至带上铺盖卷,干脆住到售票窗口前,真是一票难求呀.但与此相对应的是,我们有没有看到机场出现这样火爆的场面呢?我们有没有看到人们买飞机票的时候,是这种废寝忘食的劲头呢?大家都知道乘飞机比坐火车快多了;乘飞机也比乘火车舒适多了;没有人挤在飞机上的过道里;没有因人员拥挤而混浊不堪、令人窒息的空气;飞机上还有免费的快餐、小食品和想喝就喝的饮料.乘飞机当然比坐火车要享受多了。要说火车上的服务员穿上了空姐式的衣服,更像空姐的话,那飞机上不就早有真正的空姐了吗?如果人们真喜欢飞机似的服务也能接受飞机似的价格的话,为什么人们不直接去乘坐飞机,而要到火车上去找飞机上的感觉呢?可以说,飞机上的那种服务人人都喜欢,问题是,不是人人都能拿得出那个钱。我们只要看看火车的热闹,和飞机不时地打折促销,就知道中国老百姓的消费水平了.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很容易想到,这动车上的舒适和服务,没有人会说不好,问题是这越来越像飞机看齐的票价,会让人们觉得,这样的好我可消受不起.一般老百姓的收入,和铁道部的官员甚至是一般铁路工作人员的收入可不能比.他们可以整天在车上卖东西,老太太在车上捡了几个空瓶子,还以扰乱了车上的秩序为由,抓起来关了几天呢.中国老百姓苦习惯了,也节俭惯了,想着如果动车的票价翻一番,宁愿去乘那普通车了。所以,加了那么多的动车组,对于我们习惯于乘那普通列车,化那普通票钱的百姓来说,没什么可高兴的,反而有几分担忧.忧在哪里呢?
上面说到了,列车准备进行公交化的服务,这让我一惊,心说:不知又有什么花样出来了.因为公交化,会让人想起公交的多个特点来。如果是像公交车那样密度比较高,可以随到随走,那倒是件好事;怕就怕学上了公交的先礼后兵.公交开来了空调车,票价也随之翻了一倍上去.可我们看到的,许多时候,要么是开着空调同时也开着窗,要么是空调和窗都不开.人们闷在公交车上,有时感觉,开窗比开空调更好.一年有四个季节,可空调车却是四季如一地收着它那比普通车高一倍的票价.而且普通车是越来越少了,有很多线路早就成了清一色的空调车了.所以,一说铁路像公交一样,我就感到紧张,我担心会不会动车组现在还是一部分,让老百姓还有个选择;会不会将来动车越来越多,普通车却越来越少,最后全成了动车。说是不提价,用改车型提价早就被公交用得很娴熟了;所以,这现成的经验,又提了价又让老百姓无话可说,铁路部门怎么能不去学习呢?
不管是铁路还是公交,在这一切向钱看的时代里,作为垄断行业,这样做太正常了.垄断行业,一方面想拼命地赚钱,一方面又怕老百姓不满,所以就想出了这通过换车型变相提价的事.因为,这一换车型,就靠上了优质优价的路子,老百姓还能说什么呢?年前,长途汽车想涨价,想出了一种说法,说是原来的票价是打了折的,现在恢复正常价.可见,交通部门心思都差不多,又想多赚钱,又怕有怨言,其心也够良苦的.也说明他们现在不敢太小看老百姓了,最起码还遮遮盖盖的,不像以前那么明目张胆了.
这些年,我们碰到了太多高兴而去,又扫兴而归的事情.搞宣传的时候,说是发东西,等你好容易赶去了,却告诉你那东西已经领完了。我才看到,某大卖场的广告上,有一种香蕉,从图片上看非常地漂亮,一块五毛八一斤;可等我赶去了,才知道,原来和图片上的香蕉更吻合的,是那三块五毛八一斤的,而那一块五毛八一斤的也有,但是,不是图片上那样的,而是又短又小又细又青.
现在,铁路部门说,要根据市场情况,将来对动车组的票价做调整.这让我想到了实行不到一年,马上又要废除了的跨行查询费.跨行查询费在老百姓的一片骂声中就要收场了,动车组又出来挑战人们的承受能力了.尽管跨行查询费就要取消了,尽管有关部门已经说动车组的票价会根据市场情况做调整;但是,我们已经不可能再有任何喜悦了.也许对于那些幼稚的小孩子们来说,先打一巴掌再揉三下,小孩子很快就忘掉了打,中国老百姓中当然有那种小孩子式的人;但问题是,现在大多数老百姓都变得很理智,也见多识广的,那些把老百姓当孩子哄的部门最好明智一点,否则得话,搞得自己骑虎难下,在上面的领导人和下面的老百姓之间两面为难,那就不太好收场了。
在新时代,我们的铁路已经6次大提速了,有文章说这次提速之后,现有铁路的潜力已经挖掘完了,今后不太可能在现有的基础上再大提速了.我倒觉得,铁路的潜力是有限的,人心的潜力是无限的。有关部门在提速的同时,是不是应该考虑一下:你们心里对老百姓真正的关心,何时才能大提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