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张飞的死

标签:
情感 |
简评:张飞的死
重读三国,再看曹丕篡位,逼汉献帝禅让,真是做足了功课。
汉献帝下诏,曹丕谦辞;再下诏,曹丕接诏欣喜。臭不要脸的还说,“虽二次下诏,然终恐天下后世,不免篡窃之名也”。
贾诩的馊主意,更把臭不要脸,发挥到极致,搞出个“受禅坛”,意思是,汉献帝至死要让,曹丕至死得受,所以就受了,坐坛登基,做了真皇帝。这段,把做婊子又立牌坊,要里子又要面子,要君临天下又表演的德政,等等,演义的淋漓尽致,真乃神人。
其实,记录上面一小段,做个小铺垫,实则是为记录张飞的死。
张飞的死与关羽有关,关羽的死,又与后期,局势有关。
这里有几句话,张飞闻知关公被东吴所害,旦夕号哭,血湿衣襟,言语说“吾兄被害,仇深似海;庙堂之臣,何不早奏兴兵”。二哥死了,天就塌了,誓报此仇,诸将以酒解劝,酒醉,怒气俞加。
这些,都为张飞的死,埋下伏笔。
读过三国的人,对张飞的死,估计记忆犹新,我还是简述一下,为自己加深印象。
张飞报仇心切,报仇就报仇,但报仇的仪式感太强,要求“三军挂孝伐吴”,有点表面功夫,报仇要往狠的地方去,要往死里打,何必搞这些花架子,“挂孝伐吴”,也不能鼓舞士气。关羽是你张飞的二哥,对于其它将士来说,又不是关羽带出来的兵,对关羽能有什么感情,把自己的感情,强加于人,勉为其难。张飞下令,限三日内制办白旗白甲。
张飞的未将,范疆与张达入账,报告说“白旗白甲一时无措,须宽限方可”。就因这,张飞认为部将违反将令,被鞭背五十,而且,仍要求在规定期限,制办到位,不然,杀二人示众。
有个成语,背水一战,说明韩信作为战神,了解人性,用在战术上可行,但用在人心上,在要人命的环境里,就是你死我活,张飞就差了十万八千里。
范疆和张达,知道完不成任务,得死,自己死,还不如让他人先死。
我的理解,人之常情,理由得当,他们商量的话是“今日受了刑责,着我等如何办得?其人性暴如火,倘来日不完,你我皆被杀矣”!
范疆与张达说的在理。
两人趁张飞醉酒,以短刀刺入张飞的腹部,张飞大叫一声而亡。
一个武将,能征善战,没有战死疆场,结果被自己的部将,从背后捅刀子,而且给捅死了,可惜不可惜。
我觉得,可惜到家了,死不足惜。
张飞这个人,对谁最好?只对他大哥和二哥好,对其它人,也就一般般,不怎么太好。
他的忠义,值得赞赏,但只对大哥二哥忠义。如果撇开大哥和二哥,张飞就是一莽夫,武艺高强而已,与吕布有一比。
在大义面前,在对国家的忠义方面,张飞应该没有自己的觉悟。
大哥爱什么样的“国”,张飞就爱什么样的“国”;大哥投奔谁,张飞就跟着去;大哥对谁好,张飞就一起说好,张飞的一生,是跟对人的一生,所以,在历史人物里占着一席之地。最起码,在评书里,在大鼓书里,在京剧里,有着张飞的唱段,流传至今。
如果分析,张飞死的根源,一是关羽死后,导致自己情绪不稳;其次,报仇心切,失去思考力,冲动是魔鬼;还有就是,嗜酒如命,借酒消愁,喝酒误事;最后就是,不讲理,蛮干,对部将太狠,逼迫手下人,结果被自己的手下人所杀。
人死了,死在历史书里,今人看来,依然照进现实。
忙忙碌碌,中午不睡觉,记录一下张飞的死,专门写一章,放在公众号里。
关羽的死,我只写了几句话,因关羽 进了高庙,被众人供奉。张飞的死,应该也有张飞庙,但我遇到的少,姑且,有多记录点文字的想法。
死不可怕,人人都会死,但怎么死法,值得推敲,有警示意义。
2025年3月20日中午于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