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坛经”——疑问品
2024-11-16 12:13:06
标签: 情感
读“坛经”——疑问品
(三)
惠能大师,之所以能成为大师,真能说。因有思想,有就见解,才能说,才会说,才有人原因听,并信服。对人家的提出的疑问,能给予睿智的解答,听者更心服口服,主要是听着收益,指引生活,开了智慧。
韦刺史问,功德与福德的问题?用梁武帝打比方,在那个时代,梁武帝建造寺庙,救度僧人,布施财物等,并推崇佛家,算不算有功德。惠能大师的回答,是没有功德。
看到这里,其实我也很有疑惑,这不算有功德,什么才叫有功德?接着看惠能大师说的话“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惠能的回答,让普通大众汗颜,我们普通百姓进寺庙,大多数不都是求福的吗?求富贵,求健康,求子孙等,惠能说求福不是做功德,只是福德。什么是功德呢?惠能一直接着说“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不无滞,常见本性,真实秒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功德必须向自性中求,而不是籍着布施供养所能求得到,所以福德与功德不同。
我自己静下心来想,福德是为自己,功德是为利他,我的思考,不知惠能大师在天上,若知晓,会否点头示好。
韦刺史又向惠能大师提出,是心净与佛土净的问题。我的理解,心净,就是心无杂念,扫除迷茫,像雨后干净的天空。佛土净,因不干净,而追求佛的教益而获得干净,到底是心净还是佛土净,这个问答,比福德和功德的问答,稍微更深入了些。峰回路转,九九归一,惠能大师给出的佛言是“随其心净,即是佛性”。这些话,就说明惠能大师的伟大,佛本没有说明,佛只是一个象征,所谓的佛,就是修自己,一切出发,都是在自己的内心。惠能的话,让普通大众能接受,能感悟,佛法的发扬广大,可能就是因为接地气,普通人认可的,才源远流长。
韦刺史还问到,“弟子常见僧俗念阿弥陀佛,愿生西方,得生彼否?也就是说,一般出家和在家里的人,念阿弥陀佛,发愿往西方极乐世界,这样的修行,是否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其实,一直到现在,人们都向往极乐世界,死后追求去往的地方。读惠能的讲解,醍醐灌顶,真能解惑,惠能说”使群东方人,但心净即无罪;虽西方人,心不净,亦有罪过。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这个回答,就很有意思,我们东方人有罪过,念佛,求着去西方极乐世界;那么西方人有罪过,念佛,又往生什么国土。一个问,一个反问,其实说明,没什么极乐世界,极乐的世界就是当下,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佛,是“自在佛”。
最后,韦刺史问,在修行还是在寺庙修行,“在家如何修行?
惠能大师的回答是”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很简单,修行佛道,在家里修就行,不必要出家到寺庙。在家里能修行,就像东方人心地向善;在寺庙里不修行,就向希望人心地向恶。只要自心清净,就已经达到了自己本性中的西方净土。惠能大师的这个阐述,很精妙,只想修,在哪里都可以,不在乎什么地方,什么环境,什么时间,是都可以修佛的。延申的说,就想我们想做个事,只要想里想做,就可以践行,并不用在意外部的表象。
在家里怎么修,惠能给出了修行的办法,口诵了歇,我摘抄在小记录里。
“无相颂”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
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佛法的广大,得益于传播,并得到人们的认可。
待再读完”定慧品,再记录……
读“坛经”——疑问品
读“坛经”——疑问品
(三)
惠能大师,之所以能成为大师,真能说。因有思想,有就见解,才能说,才会说,才有人原因听,并信服。对人家的提出的疑问,能给予睿智的解答,听者更心服口服,主要是听着收益,指引生活,开了智慧。
韦刺史问,功德与福德的问题?用梁武帝打比方,在那个时代,梁武帝建造寺庙,救度僧人,布施财物等,并推崇佛家,算不算有功德。惠能大师的回答,是没有功德。
看到这里,其实我也很有疑惑,这不算有功德,什么才叫有功德?接着看惠能大师说的话“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惠能的回答,让普通大众汗颜,我们普通百姓进寺庙,大多数不都是求福的吗?求富贵,求健康,求子孙等,惠能说求福不是做功德,只是福德。什么是功德呢?惠能一直接着说“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不无滞,常见本性,真实秒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功德必须向自性中求,而不是籍着布施供养所能求得到,所以福德与功德不同。
我自己静下心来想,福德是为自己,功德是为利他,我的思考,不知惠能大师在天上,若知晓,会否点头示好。
韦刺史又向惠能大师提出,是心净与佛土净的问题。我的理解,心净,就是心无杂念,扫除迷茫,像雨后干净的天空。佛土净,因不干净,而追求佛的教益而获得干净,到底是心净还是佛土净,这个问答,比福德和功德的问答,稍微更深入了些。峰回路转,九九归一,惠能大师给出的佛言是“随其心净,即是佛性”。这些话,就说明惠能大师的伟大,佛本没有说明,佛只是一个象征,所谓的佛,就是修自己,一切出发,都是在自己的内心。惠能的话,让普通大众能接受,能感悟,佛法的发扬广大,可能就是因为接地气,普通人认可的,才源远流长。
韦刺史还问到,“弟子常见僧俗念阿弥陀佛,愿生西方,得生彼否?也就是说,一般出家和在家里的人,念阿弥陀佛,发愿往西方极乐世界,这样的修行,是否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其实,一直到现在,人们都向往极乐世界,死后追求去往的地方。读惠能的讲解,醍醐灌顶,真能解惑,惠能说”使群东方人,但心净即无罪;虽西方人,心不净,亦有罪过。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这个回答,就很有意思,我们东方人有罪过,念佛,求着去西方极乐世界;那么西方人有罪过,念佛,又往生什么国土。一个问,一个反问,其实说明,没什么极乐世界,极乐的世界就是当下,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佛,是“自在佛”。
最后,韦刺史问,在修行还是在寺庙修行,“在家如何修行?
惠能大师的回答是”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很简单,修行佛道,在家里修就行,不必要出家到寺庙。在家里能修行,就像东方人心地向善;在寺庙里不修行,就向希望人心地向恶。只要自心清净,就已经达到了自己本性中的西方净土。惠能大师的这个阐述,很精妙,只想修,在哪里都可以,不在乎什么地方,什么环境,什么时间,是都可以修佛的。延申的说,就想我们想做个事,只要想里想做,就可以践行,并不用在意外部的表象。
在家里怎么修,惠能给出了修行的办法,口诵了歇,我摘抄在小记录里。
“无相颂”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
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佛法的广大,得益于传播,并得到人们的认可。
待再读完”定慧品,再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