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2022-04-17 18:50:59)
标签:
情感 |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1
偶然想到一句话,人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也真不好回答。
人的自渡,就是要活好自己。
人的渡人,就是帮助他人。
人的普渡,为“弘法”而存在。
想象着上海疫情,所受到的影响,让脑子里冒出的一些不合常理的想法。
我仍在最低的层级,而想方设法在“自渡”。
很多人,其实都一样,一辈子都在这个圈子里,为了渡己,苟且偷生。
只为活,或只为活好。
还有一层意思,人的终极目标,为名、为利、为权。
这是现实版,实事求是的现状。
我常听到,劝年轻人的话“到大城市去,哪里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发展的空间”,到底什么是空间,还不是为空腹的肚皮能塞上精细的食物。
“发展的空间”,而不能延长寿命,还不是一样,时空的隧道,在一截的时间里,走向终老。
这几年的疫情,慢慢会改变一些人的观念,或许不会再“冒进”了,或许心态平复些了,或许能理解些生活的意思了。
我一厢情愿的这么想,或许今后,在疫情过去,我们可以验证一个新的现实,新的存在,新的社会环境。
2
最近购了一本书,唐德刚纪录的“胡适口述自传”,翻阅几页,在胡适之的口述里,对皖南山区的描述,甚是详细。
山区穷,穷则思变,出门做生意,用赚到的钱再返哺老家。有钱后,盖门楼,修祠堂,再建学堂,从商,而让后代再能出仕,改善门楣,光宗耀祖
胡适之也出身于这样的家庭,不管如何,这是个能折腾的家族,所谓有上进心的家庭。
不难看出,在历朝历代,个人与家庭的命运,跟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在和平年代,国泰民安,人们安居乐业,社会就繁荣昌盛。如果生活在一个动荡的年代,土匪横行,造反起义,外敌侵略,老百姓活的苦不堪言,民不聊生,即便你一家人再发达、再富有,也可能一夜返贫,衰败到流离失所的境地。
我们不得不在乎,个人与国家的命运,紧紧捆绑在一起。
书,是本好书,与我以往看的关于胡适之的文章,有很多新意。
刚看到书里的一句话,“在自己所见的印象里,而能纪录下来,把这些印象就能变成自己的”。我没有抄录原话,大概的意思,但已让我感同身受。
胡适之是大家,而我不能作评价。如果我能说点,是因为我“无知者无畏”。
我年轻时,看过胡适之写的一些文章,比如他写的文章,关于教人怎么阅读一本书,确实说的有道理。
人家学贯中西,达古通今,能做学问,还能做官,人中龙凤,民国时期安徽省两位“文曲星”,一位陈独秀,一位应该就是胡适之。
3
掐指算一下时间,在明光待了一个月零五天。
其实大多数日子,我都在凤阳县。现在叫凤阳县,过去可是凤阳府。
由于疫情,把工作做好,老老实实待着,不能出远门。
刚开始,有些焦虑,要回金寨,要去利辛,还得去六安,似乎把计划安排得周全,而全部按下暂停键。
最近回想,除了生活,一切也没有什么大不了。
天没有塌下来,但居安思危的思想,还得有。
今天,晒被子,洗衣服,扫地拖地,把住的地方搞干净。
我这个人,似乎有第三感官,如果我稍微得闲,我就提醒自己,不能够这样,不然以后养成不好的习惯,会损耗我的“元气”。
因为我等人,就像树林里散养的老母鸡,要不停地刨地找食,不然就饿肚子。
我等人,不能懒散。
我等人,要勤劳,虽然勤劳发不了财,但不勤劳会让日子更难。
我就是这样说说,而我一直都充满自信,心里有股气。
这股气,在肚子里有几十年。
我想,到我六十岁以后,认了命,而气也会消散。
这是股什么气,我也道不明,或许有丧气,有骨气,都交织着,憋在肚子里。
有些话,点到为止,而有些话,需要大胆地说。
我都近四十有五的人,半辈子的人生,还能在乎什么,顺其自然吧!
抄录主席送瘟神
七律二首·送瘟神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