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视专题片《话说农民工》解说词 第五集 奔走在小康之路的挑夫(2) WHD

(2007-07-12 10:52:39)

http://www.lzny.gov.cn/Upfiles/200551024280.jpg第五集 奔走在小康之路的挑夫(2) WHD" TITLE="电视专题片《话说农民工》解说词 第五集 奔走在小康之路的挑夫(2) WHD" />

四川省1994年回乡办企业的劳务输出人员达4万多,比上年增长43%1995年底已有30万人左右;从“打工仔”变为“老板”的人数,从1993年的10万到1996年上升为34万;回乡创业的农民办了一批开发区和商业城,如富顺的“旧城改造工程”、“东湖商城”、“打工仔园区”和金堂县的“故乡城”、沐川县的“船员一条街”等,共吸收75万劳动力就业。宣汉县农民工于1993年回乡创办企业200多家,总投资600多万元,吸引劳动力3000多人。达川地区早在1994年就有6.3万人回乡办厂办店,共投资6亿元,接收当地劳动力15万人。垫江县有138名回乡创业人员,投资1418万元,创办了69家企业,每年利税达430万元。华蓥市双音溪镇的韩云清,打工回村,带领当地农民致富成绩卓著,被选拔为镇党委副书记。他用所学到的管理经验,走漏消息了一个水泥厂,每年利税达500多万元。到1997年,四川由民工回乡创办的企业中,资产在100万元以上的已有1500多家,吸收剩余劳动力17万多人。

     湖南省冷水滩市,5万多名打工的农民已经有3万多人重操种养业,已有40%的人成了种养大户;宁远县在外务工经商人员,利用积累的资金技术和东部的联系,回乡搞建设,办成企业126家,300多人成为发展县域经济的带头人。安化县有2000多名外出打工者返乡,87人担任乡村企业领导,34人领办创办21家乡镇企业,151人创办了个体私营、股份合作制企业12家,850人回乡镇企业从事经营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1000多人投入农业开发,创办林、果、药场110多个,为山区经济建设增添了勃勃生机。永州市是湖南省的劳务输出大市,全市输出劳动力70多万人,每年寄回的劳务收入将近20亿元。1992年有8000多打工仔回流,办起了1500多家个体私营企业,而远在大西北的甘肃省外出劳务人员用打工的收入兴办乡镇企业和各类经济实体3.6万个,投资办经济实体的总额达2.5亿,就地吸收25.5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许多地方都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出去一个农民,回来一个能人”;“出去一个学生,回来一个先生”。近两年来,永州市结合“大郊区战略”(建成广东的大郊区),积极推行“回引工程”,鼓励和引导外出“打工仔”“打工妹”们“交一位朋友,联一位老板,找一个项目,引一笔资金、办一个企业”。为此,永州所属各县还在广东一些城市设立了47个“永州打工人员服务站”。截至目前,永州市通过打工仔引进资金6000多万元,引进技术1200多项,开发新产品500多种。其中宁远县的回乡打工仔创办企业740多家,年产值占全县乡镇企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一些“打工能人”还被提拔为村干部。

安徽省2000年底评选出118位打工回乡创业的“创业明星”,这些农民企业家创办的企业资产总额达7.7亿元,每个企业平均资产额为688万元。1999年销售收入为1.6亿元,每个企业平均为145.4万元。上缴税收总额4756.8万元,每个企业平均税收42.3万元。其中税收超过百万元的有10家。成为当地发展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所调查的118家企业中,职工总人数为2.2万人,平均每户203人,平均每万元资产吸纳就业人数32人。有一个畜牧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直接就业人员达3287人。蒙城县共有乡镇企业2.1万个,由外出回乡人员领办创办的占57%。输出农民工最多的阜阳,全市打工回乡人员创办的企业数量、产值、利税已占乡镇企业总量的1/4,吸收就业占农村富余劳动力的11.5%;调查69人创办的企业,平均每个企业带来254个就业岗位,拥有254万元资产,创造575万元产值,实现85万元利税;近半数的企业办在城镇。

江西老革命根据地横峰县王家湾,因为山多,种粮收入少,农民生活贫困,于是纷纷外出打工。青年农民王某是其中一个。他在广州做工期间发现,水果在大城市既贵又好销,家乡有那么多荒山荒坡闲着,何不利用起来?1992年他自筹8万元资金,又贷款13万元,雇了数十名同乡,购进黄桔子苗20万株,白枣、苹果1万株,板栗苗500株,经营起了果园。他的成功带动了许多农民返乡种果树,如今王家湾的荒坡越来越少,果园越来越多,成为当地的一个典型。

     祁 阳县盛产一种席草,以此编成的草席曾经长期作为明清皇宫的贡品。但是,近十多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空调的大量使用,手工编造的这种粗糙简 陋的草席逐渐被市场淘汰。过去以种植与编织草席为生的当地农民收入也因此大幅度减少。现在,该县的谋划又走俏了,许多地方又开始了大面积的种植席草。这其 中的缘故,便是利益于这位回乡创业的“打工仔”!这名“打工仔”姓张,曾经在广东的一家塑料编织厂打工多年。他发现,用塑料纤维编织的产品,虽然漂亮,但 不环保,而家乡的草席既环保,又对人体有保健作用,但却因为编织粗糙而不受市场欢迎。他想,我是不是可以引进现代化的编织技术,将家乡的特有资源—— 席草编成适用漂亮的草席呢?于是,他潜心研究编织技术,学习管理经营方法,并在家乡的支持下,回家乡开办了这家草席编织厂。濒临消亡的产业又重新焕发了生 机。现在,这家草席编织厂拥有五百多名工人,全部都是本乡的农民,而他们生产的草席、沙发垫等因为美观保健而受到城市居民的喜爱,并出口欧洲,供欧洲人在 海滩边度假时铺在沙滩上晒太阳时使用。

四 川省有一个山区县,满山遍野长着野山枣树。每到秋天,大量甜爽可口并且还具有保健作用的野山枣却因为无法保管与不好运输而烂在了大山之中。此时,有位在深 圳一家饲料厂打工的“打工仔”受到启发,回乡开办了一个野山枣饲料厂,将家乡的资源实实在在地转化成了财富。这位“打工仔”富了,当地的经济也发展了。

有人把农民工比喻成“民工经济”,并说“民工经济”是一座不冒烟的大工厂、一所不花钱的大学校、一个事半功倍的大产业,是输出劳动力、带回生产力。

还有人把农民工比喻成“挑夫”,并说这个“挑夫”一头挑着发展城市经济的重任,一头挑着发展农村经济的重任,正在满怀豪情的快步奔走在小康路上。

     总之,农民工不仅使中国农民美梦成真,而且牵动着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美好遐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