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http://s8/bmiddle/001kEsNxzy7jrLQgEspa1
今天清明节,已经在东京生活了二十年的自己今天在上海。
上海阴天,带着忧郁的空气,非常符合清明时节的气氛。一大早起来,我认真地调节自己因为旅途带来的因环境变化而起的心烦气躁。开始追忆我那逝去多年的父母。
我的母亲,一个才女加美女的世间少有的女人,然而又是中国特殊的文化环境特殊时期下的受教育的产物。我的母亲的一生都未能懂得“爱情、亲情、友情”的真谛。
在母亲遭遇车祸去世后的那段日子里,也许母亲她本人是一了百了了。可是她的后代以及她留下的家庭却在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她本人却一无所知,因此没有人能够指责这是她的过错,以及她留下的隐患。
母亲的所谓友人从遥远的新疆赶回来,窥视她留下的家庭,五十刚刚出头的市委干部的丈夫。这位守寡十多年的丑女人带着新疆的葡萄干,假惺惺地为母亲的二女儿买裙子(最心明肚亮的我),成功地进入母亲她曾不懂得珍惜的家庭。
若干年,父亲死于癌症。死于这个丑女人之手,两套房产也落入此女人之手。
母亲的亲妹妹也曾卷入这场风雨中,(我的小姨也是赴新疆的人群之一。)直至败北。
在我的记忆的阀门中,一直封守着一个画面;我的小姨穿着我的母亲的旗袍靠在我家阳台的门边上站着背影。小姨自称是母亲众多的姐妹中和我母亲长得最像的一个,我却大不以为然。这个记忆画面的构成也是我成了画家的一个原因之一;只有我知道小姨和母亲根本不像似。
目睹一切心明肚亮的二女儿我变成一个冷眼旁观者,自以为是地把自己置之度外,毫不留情地远离那些人群,乃至那个城市。可是,无论走多远,却无法了却心中永远的关于清明节的牵挂。
每到清明节,我便不自觉地追忆我那才华横溢美貌动人的母亲,追忆我那老实本分毫无造作,天然质朴,本能反应得有些蠢笨的父亲。
父亲生在江南,却是由于孤儿的孩童时期的构成,父亲变成了一个表面愚蠢木纳的人。所有接触他的人都只记得他几乎不会和人正常交流和沟通,“发火”是他的常态,几乎所有的内秀都藏在他写作蚕桑栽培等书藉中去了。
年老后的他完全变成了一个老小孩,生活的常态是一直不停地自言自语,仗着自己生了癌症,成天站到大街上去骂东骂西,成了令人生厌的老人。
今天清明节,我决定写作,写下我的父亲母亲。记念他们和中国人的点滴。
2018.4.5 清明节 上海 星期五 胡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