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野狐禅"的迷人之处

(2012-12-17 15:50:13)
标签:

评论

文化

杂谈

分类: 访谈

转常河兄一篇书评。谢。

 

 

     

“野狐禅”的迷人之外


常河


    近年来,回顾历史、口述历史、反正历史一类的文章越来越受到欢迎,与之相对应的是在影视界泛滥的戏说历史,这是一对悖反,或者说是文化的分流。戏说越多,历史的真相被歪曲被毁灭被掩盖的就越多,越需要更多的人把历史的真相呈现出来。


    我们这一代,包括上一代和紧随着我们的下一代,已经习惯于历史教科书的讲述方式,习惯于文以载道、正史为先的思维模式,对历史的把握惯于粗线条,惯于非此即彼的分类方法。这不是我们的错误,是教育的问题。
    在教育没有得到反思、没有改正之前,我们总要有些人站出来,尽可能地让历史回归原来的面目。事实上,任何一次思想的启蒙,历史都是一块板砖,用以砸破漆黑的屋子,透进光明,也用以砸开包裹于历史真相的果壳,使之鲜嫩、使之鲜活。


    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野狐禅不失为一种精神。


    在赵焰老师的《野狐禅》中,有一篇《徽州出了个“老愤青”》,那个中了魔咒一样的杨光先是不可能出现在正史中的,他有着斗士一样的莽撞,像堂吉诃德一样提着“弹劾”的矛,近乎疯狂地刺向他所不适应的一切,直至把他愤慨的对象挑落马下。问题在于,当他取而代之时,就暴露了一个致命的死穴——他本身就是个中看不中用的银样镴枪头。所以,赵焰说,“杨光先是‘老愤青’,又更像是一个‘暴民’——其实专制制度不仅仅出暴君和暴臣,更层出不穷的,是各式各样的‘暴民’。”读到这里,有些历史常识的人都会拍案叫绝,因为历史走到了今天,竟然走出了一个华丽的圆!甚至,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文革的源头,看到今日网络暴民的并不孤单。


    如果仅仅是梳理出这些,“野狐禅”仍然和时下的娱乐八卦没有本质的区别,赵焰的初衷显然也不在此,他像一只松果上不停钻研的虫子,钻入松果的目的就是为了叼出果仁,赵焰在这篇文章中的题旨就在于对“愤青”的反思,“杨光先的故事告诉我们:一、‘愤青’不是年龄,而是情绪;‘愤青’往往在大旗之下,怀有不可告人的私利和目的;二、‘愤青’们的危害性远甚‘芙蓉姐姐’和‘凤姐’们的‘三俗’;三、‘愤青’的本质是认知水平差,对常识缺乏,很多‘愤青’受过高等教育,却未必比卖菜的老太太更懂常识;四、一个国家的‘愤青’越多,说明这个国家和民族的理性能力越弱……”


透过这样的文字,你可以看到文字背后那个习惯微微仰头向天,习惯于微笑着沉默,却突然用爆发力极强的几个字洞穿人心的作者,没有与这个世界的不可调和,没有横眉冷对,有的只是温情和包容,却在温情和包容中渗透着中国传统文人的忧思和犀利。


    胡适先生说过,“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胡适的后半句是“这才是进步”。在胡适和鲁迅之前,关于《西游记》的作者众说纷纭,但没有一个过硬的理由能够说服他人,使之成为主流观点。胡适抱着怀疑的态度,接过鲁迅传递的材料,既怀疑又考证,最后才得出吴承恩的结论。我觉得,赵焰老师的文字就是怀揣着“有疑”的进步。在他之前的“晚晴三部曲”中,尤其对李鸿章的客观分析,没有停留在“大清裱糊匠”的心路剖析,而是把他还原为一个血肉鲜活的具体人,放置到大开大合的历史风云际会下去观照,所以才会亲切,所以才不会生硬,所以才有这洞察人心的力量。


    在《野狐禅》这个系列文字中,依然延续着赵焰老师的这种人本意识、怀疑意识、责任意识。《吕碧城与苏雪林》这篇不长的文字,包含极其丰富的信息。对历史上这段苏雪林骂鲁迅的悬案,赵焰没有给出确切的解释,但他提供了苏雪林的身世、家境、从文目的、本身才气,这里,吕碧城就成了苏雪林的参照,对比之下,孰高孰低读者自然会有自己的判别。


这就是《野狐禅》的迷人之处,读这样的文字,你会不由自主地羡慕赵焰。他学的是中文,而且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读的安师大中文系,那个时候,那个学校,那样一批教授还会不由自主地把考证之类的知识流露在教学中,在这样的学风熏陶下,做起《野狐禅》这样的文章,他自然驾轻就熟,而且触类旁通。其次,没有办法不羡慕赵焰老师的学问庞博,任谁都知道,做这样的文章,没有充沛的资料支撑,就像当下很多短平快的高楼大厦,楼是高了,未必成为大厦,更谈不上成为地标性的、经典性的建筑。赵焰在文章中对各种资料尤其是野史的信手拈来,让人不得不想起他创作的小说《无常》:《春之侠》中天下第一剑客骆一兵的女儿之所以能举重若轻,还是那句话“胸有诗书气自华”。前段时间,我应命写作了一本关于中国传奇和神话的小书,切身体会到占有资料和阅读丰富是多么重要,我曾专门就读书和写作以及时间的关系,向赵焰老师求教,结果发现,他那样的苦读、他那样的博杂、他那样的勤奋,我不但与生不具备,后天也没办法学会。于是只好对他仰视,做他忠实的粉丝。还有,没有办法不羡慕赵焰出生在徽州这块宝地。徽州人的生活方式、徽州豁达胸襟,徽州山水的侵染,徽州水土的滋润,徽州史料的相对完整和丰富,合起来就是一汪大水,让赵焰老师畅快地游于其间,并将其中的精神吸收至体内。甚至在他主持策划的《橙周刊》中,都能清晰看到赵焰的气质。


    所以,《野狐禅》的意义就在于秉承并且渗透了一种精神,一种独立思考的范式,也许可以称之为“赵焰精神”,我以为是可以的。


(《野狐禅》,安徽教育出版社2012年11月版,定价32:00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