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分类: 文化随笔 |
王翠翘的故事
赵焰
明朝歙县籍海商汪直、许栋、许海对抗明王朝一事,一直是历史上的一个悬案。汪直、许栋、许(徐)海为明朝“海禁政策”揭竿而起,联合浙江、福建、广东等地的海商起来造反。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把基地设在日本九州,也招纳了一些日本浪人和武士加入,最后竟被称为“倭寇”了。如此定性,实在过于牵强,因为汪直与日本浪人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雇用关系,他出钱,那些日本浪人为他卖命,汪直是“花钱买凶”。说他是“倭寇”,明显是朝王朝故意将性质上升为民族矛盾,最大程度赢得民众支持。这一场长达数十年的战斗,竟然有那么多的徽州人卷了进去:汪直、许栋、许海是徽州人,胡宗宪也是徽州人,连劝降汪直的罗龙文也是徽州人。真是山不转水转,转来转去,把一个若大的历史事件,转成了徽州人之间的纷争,由此可见“天下徽商”的风采。
汪直一事难以定性,史书记载也是不清不楚。比如很多史书中,汪直一直被写作“王直”,把他的姓都搞混了;至于其他人的身份和姓名,更是含混不清莫衷一是,比如说许海,大部分书籍写的是徐海,还说他是浙江人,曾是杭州虎跑寺的和尚,法名明山。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谬误,跟当时汪直们隐瞒自己的身份和籍贯有关,那时候造反是要连坐,要灭九族,谁敢说自己的真实姓名和籍贯呢?所以多是以讹传讹了。我到歙县许村采访的时候,听说过不少有关许栋许海的传说——许栋许海其实都是许村人,当年汪直出道时,曾经是许栋的手下,许栋被官兵剿杀之后,汪直当上了首领。至于许栋与许海的关系,当地人有的说是父子,有的说是叔侄,有的说是兄弟。反正两人有着血缘关系。
宋起凤的《稗说》当中,有一则故事是说徐海的,说的是徐海及夫人王翠翘与胡宗宪之间的恩怨情仇。当然,在《稗说》中,“许海”是写作“徐海”的——
胡宗宪有一次与才子徐渭也就是徐文长游西湖时,曾经见到邻船上有一位绝色女子,惊为天人。这位女子,就是当时名满江南的名妓王翠翘。王翠翘当时正与海商徐海相好。不久,徐海造反,将王翠翘带到身边做押寨夫人,诸事都听从王翠翘的主意。
胡宗宪任职七省兵马统制之后,决意招降王直与徐海,当他了解到徐海与王翠翘的关系时,便派人馈以重金,以国家大义劝导王翠翘:如果徐海接受招安,定将不亏待他。于是徐海在王翠翘说服下,决定接受招安,并来到胡宗宪驻地受降。
哪知胡宗宪对徐海的承诺根本没获通过,监军钦差大臣、严嵩的义子赵文华坚决主张将徐海绳之以法。这种情况下,胡宗宪只得派兵围剿徐海。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徐海全军溃败后自杀。王翠翘被官兵们活捉。庆功宴上,胡宗宪将王翠翘召来,当众对王翠翘说:“如果不是因为你,现在大家根本得不到安宁,您的功劳不亚于古代那些和亲的公主。”口气甚是恳切。并且,胡宗宪希望王翠翘能嫁给大才子徐渭。王翠翘拒绝了,她说:“我是个薄命的女子,承蒙你看的起,让我为国家的大事出力。我感谢你把我当作知己,但我不敢把自己的私情放在公家的大事之上。徐海待我情深义重,他因为我而死,同时又死了那么多的兄弟。您是好意,让我嫁给名流,我要是厚着脸皮再结新欢,不仅对不住徐海,也对他是极大的侮辱。您要是真的可怜我,就请借我一只船,让我拜祭一下他吧。”于是,王翠翘乘舟设祭于江中,她盛装浓抹,明艳如仙,令人不敢正视。王翠翘泪流满面地拜祭一番,又操琴弹奏了一曲徐海生前最喜爱的乐曲,然后,摔碎琵琶,纵身一跃,跳入大江……
近代歙人许承尧的《歙事闲谭》中,也转载了一篇《罗小华诱致徐海事》,原文出自张潮编撰的《虞初续志》,这个张潮,祖籍也是歙县人——说的是王翠翘年少时被卖入妓院,冒姓马,后来有人将她赎了出来,迁居到嘉兴,更名为王翠翘。当时有一个歙县呈坎人叫罗龙文,绰号叫小华道人,很有钱,便将王翠翘包了。罗龙文不仅包了王翠翘,还包了另一个小妓女绿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