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闲话山野土菜(2)

标签:
缙云土菜菜饭烧饼溪鱼鸭头黄酒土鸡休闲 |
分类: 生活轨迹 |
黄酒
不能不说这黄酒,我本不是嗜酒之徒,不过第一次来山里的时候,那温热的蛋花酒给我留下了一个美好的印象。现在正是家家户户酿酒的好时节,弄一口大缸,加上米、水和酒曲,密封发酵。几天以后就是清香蜜甜的甜酒了。在我们老家,到此为止,诞生了甜酒的各种吃法。不过山里人不吃甜酒,还要继续发酵,直到一个月左右,变成了一缸酒香(百来斤?),虽比不得白酒的浓度高,喝起来却很容易醉人,当地人都非常小心。只有我这啥都不懂的楞汉,一碗一碗地喝。尤其是加点鸡蛋、糖,再加热后,喝起来很顺口,当然,也更容易醉人。
溪鱼
溪鱼也是这山里菜的标志之一。这里有条小河,叫做好溪,弯弯曲曲在山间徘徊,在GPS上就美感十足,更不用说沿溪的一路风景了。溪水清澈见底,生产一种小鱼,几寸长,味道鲜美,即便在当地,价格也不亚于海鲜。每每外地朋友来访,如同敲肉羹一样,这是必然要点的一道菜。更兼我喜欢吃鱼,所以这山里已经有一个加强团的溪鱼丧于我口了。我还是要继续吃下去,吃下去。好在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没有溪鱼分会。
鸭头
鸭头在我心中的地位在逐步升级。这山里什么都好吃,就一样遗憾,没有湘菜,甚至像样点的辣椒都很难找。不过鸭头是个例外,两年前的一个冬夜寒风中品尝了一次鸭头后,就成为我经常晚上独立行动的理由了。缙云以前出的就是养鸭人,这里的鸭头煮得很烂,与其他地方的做法大不一样。有辣的,也有不辣的,当然我不知道不辣的鸭头什么滋味,只知道那辣鸭头吃得够爽、上瘾。起初只点一个鸭头,一盘豆腐丸(也是好东西,我开始以为是鱼丸),一盘肉骨头(谁让我属狗呢?)。后来鸭头的数量稳步上升,现在一口气吃五个鸭头,直吃得满头大汗。
烧饼
如果说这山里小吃名气最大的,恐怕还属这烧饼。有一首歌就叫《缙云烧饼》,还是用缙云话唱的。缙云话对于我来说,比日语要难懂得多,不过我的胃对缙云烧饼却非常理解。这种饼里加的馅是肥肉、霉干菜等等,对每个人来说,无论喜欢不喜欢,至少是个新鲜。不过刚出炉的烧饼,绝对是美味,我相信没有人会拒绝的。尤其是壶镇的烧饼,在缙云又排在第一位。听说有一家的烧饼必须提前一天预订,临时去买,最少排队四小时以上,更多的情况是空手而回。
土鸡
土鸡这个词在很多地方被滥用了。如阳澄湖的大闸蟹,外地蟹到阳澄湖旅游一两天,就户口落地了。笼养的鸡散养几天,也会被一些昧良心的老板当作土鸡待客。这山里也不乏这样笼养吃饲料的鸡,但同时也可以找得到真正的土鸡。真正的土鸡要从它的爷爷辈算起,绝对山里土生土长,自幼吃虫子刨沙砾长大,根红苗正的才行。我最喜欢去的一家在朱谭山,好溪边上,垂柳之下,并且对着仙都风景区最美的一个视角。这家的土鸡当然也要预订,一只鸡花三四个小时文火炖好,盛个三四大碗,浓香从漂浮的黄油里渗出。吃过了以后才知道市场上的鸡是人造的鸡,与土鸡原来不是一个品种。
菜饭
这山里的菜饭也堪称经典。不要误会,有的地方的菜饭就是把剩饭剩菜倒在一起煮了,这决不是缙云的菜饭。这里的菜饭选料讲究,精心加工。比如我们经常的配方是:五斤米、六斤瘦肉、七八斤芥菜(绝不能是其他的青菜),再加九斤十斤的芋艿、熏肉、新鲜土豆。梅姐经常拒绝在春天以外的时节做土菜,因为缺少最要紧的一味——春天的新鲜蚕豆。然后一定是用柴火焖烧(这也是家家户户的常识),焖到你的口水装不下,这才揭开锅盖。如果你正常的饭量是一碗,吃菜饭一般乘以三,而且是换大碗。外地人刚开始会推诿一下,担心吃不了,吃完了以后才知道那推诿是纯粹的谦虚。
山里好吃的太多,我也没法一下说完,我还在考察探索之中呢!再次申明一下,我并不贪吃,只是出于一颗好奇心、一颗热心,把这山里的精华多挖掘出来让更多的人分享,不能分享至少也要知晓。
对了,晚上还要去老江家吃饭,今天冬至嘛,多吃多吃!嗯,我并不贪吃的。
以下博文可以搭配了一起看,更好理解这山里的土菜:
山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9ecd30100030q.html
再访缙云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9ecd3010007q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