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区墙外那一片竹林

(2019-07-25 09:55:20)
标签:

小区

竹林

风景

思索

生活

分类: 散文、故事
小区墙外那一片竹林               小区墙外那一片竹林

       我们小区墙外,有一片葱葱郁郁的竹林,每次从那里走过,心里总有一丝温情。
       在城市呆久了,偶尔会怀念老家的竹子。我喜欢它们朗朗的枝干,灵修而刚直的风格,还有苍翠的绿意。尤其早晚时分,风吹竹叶的袅袅清音,一直都在我的记忆里。
       十分幸运,我们小区墙外也有一片葱茏翠绿的竹林。一眼望去,苍劲挺拔,错落有致。夏日骄阳下,竹影重叠中,会给人一种清清凉凉的感觉。
       今年夏天雨水特多,竹子好像长得更绿。但它的绿与墙的白,不显山,不露水,却很少招人注意。这世上,人们多喜热闹,像竹子这般无花无果,终是落得冷清。
       我们巴蜀之地,看得最多的大概就是竹子。老屋后面漫坡都是,门前也是丛丛青翠,这些都留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深沉的光阴,沧桑厚重,缄默无声。只有岁月中那些飘落的竹叶,像一把把剪刀,把春夏秋冬依次剪去,也让柴米油盐的生活多彩多姿。 
       上学时,读过苏轼的诗句:“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觉得,像东坡这样铮铮傲骨、潇洒豪放的人,也只有竹子才是他生命的菩提。至于那位难得糊涂的郑板桥,他画的竹子却不糊涂,而是叶叶俊朗,枝枝豪情。而多年远离乡村的我,置身欲望的都市,一直渴望能有一管袅袅的笛音,把我的灵魂引向故乡的竹林。
       长期身居闹市,钢筋水泥中,绿色寡淡处,幸好小区墙外还有一片竹林。春夏时,它们三五成簇,争相挺拔,亭亭玉立。深秋时,晨雾浸蚀,夜寒冷默,它们仍昂头坚守,百折而立。冬天了,它们在飞舞的雨雪中,它们依然刚直,清新苍翠。

                    小区墙外那一片竹林

       竹子,应该也是大地上的绿化植物,是一道耐看的风景。所以,无论是回故乡还是外出旅游,只要看到竹林竹园,我都会在那里小憩片刻。我喜欢听轻风吹拂竹叶的声音,它会给人一种清新、自然、幽雅、无欲的感觉。无欲,并不是碌碌无为,而是要像竹子一样,在坚实的土地上默默生长,让生命更加灿烂,更加有意义。 
       我不知道,竹子为何空心;我不知道,竹子为何是一节一节地拔高;也不知道,竹子为何身姿总是笔直。可我知道,竹子是低调的,是执着的,在四季中始终保持本色。
       我还知道,竹的生长,始终遵循节数,该长多高,循规蹈矩。它不像豆瓜之类,依着藤架使劲往上窜;也不像爬山虎,傍着高墙,有多高爬多高,没有节制。    
       几千年来,我们的东方文化,其实始终与竹子有着联系。从古至今,人们都把它与梅、兰、菊称为“四君子”,就可见其地位高洁。郑板桥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更是歌颂了竹的坚劲精神。“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朱元璋也给予了竹子极高的赞誉。
       有时下班回家,看见小区墙外的竹子,偶尔也有思索:我们红尘的人,也应当像竹子一样空灵通透,像竹子一样挺拔和高风亮节。最近看见它旁边长出了幼竹,又想起郑板桥的《题竹画》诗:“新竹高于老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来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自古以来,竹子就有乐于扶持新竹的美德,觉得把它赞为君子,真是名副其实。
       周末早晨,和妻同去农贸集市。在偏僻一角,有个人在卖花木,其中有几盆台湾竹。我俯身细看,简陋的花盆里,长着清秀挺拔的竹子。细细的竹杆,繁密的竹叶,泥土里还拱出几根细小的嫩笋,一派蓬勃生机。十元钱,我便买了一片竹林归,值得。
       回到家,第一件事便是给竹子换盆,装上湿润的泥土,均匀地浇上水,放在案头。第二天,那竹安然无恙,未失青绿。瞬间,方寸之间,便添清雅之气,现山林秀色。
       光阴里,夏日的草木已深。幸好小区墙外有竹,让我的生活可以不俗。既然日日能够与竹相遇,我想,惟有慧及天地,才接古今,方可不枉然于蓬蓬翠竹间,朝夕为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