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网上多了许多描写端午的文字。这几天,小区一角的几蓬艾草,也开始散发出了我熟悉的香味,它在提醒我,又到了艾草青青端午时。
那些艾草,不知道是谁种下,抑或是自然生发的。小满过后,它们高高挺挺,一直在节节蹿升。每次走过,看着这片葳蕤的暗绿,看见蓬蓬勃勃的它们,总有一种亲切的感觉。那个熟悉的香味,一些缤纷的记忆,让我的思绪很快就回到了遥远的岁月。
记忆里,一条岸边长满艾草的小河,弯弯曲曲。记忆里还有秋籽的诗:“我忧伤的马匹,又放牧于长满艾草的河流。在时间的岸上,我丢失了很多东西。”
家乡的艾草,没有人注意,也没有谁管理,一直是自己蓬蓬勃勃,葱葱郁郁。但到了端午节,家家户户的门上都会挂上它们,据说可以驱虫避邪。
每年到端午,母亲会为我们缝制香囊,里面装的也是艾草打的粉,十分好闻。祖母会把艾草编成细绳,晒干后用来点燃驱蚊子。那时夜里,伴着阵阵艾草香,喜欢听祖母讲屈原,讲为什么吃粽子。燃烧的艾绳明明灭灭,我看着天上的星星,想象远古的屈原,背着并不懂的《离骚》和《天问》,心里一直有些好奇,他为什么要投江呢?
有次端午去邻居婶婶家,她正在用锅煮着艾叶。婶婶告诉我,用热的艾水熏洗能治眼病。多年来,我一直在用这个秘方,觉得很灵。现在感到眼睛疲劳时,我都用晒干的艾草煮来熏眼睛。第二天,眼睛会很舒服,有种清清凉凉的感觉。
前一篇:一年一度端午节,又是艾草飘香时
后一篇:六月的天堂里,有没有父亲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