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花开春正浓,吹面不寒杨柳风
微雨众卉新,春风杨柳绿。这个季节,虽有浓得化不开的诗意,也有粉红骇绿的美景,但我还是更喜欢“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朦胧宜人。
我们这方土地,举目处,杨柳随处可见,寻常得妇幼皆知。尤其是乡下,那些小桥、流水、人家,多被低垂的杨柳掩映,平添了许多清新和靓丽。走在春风中,那些栽有杨柳的塘边堰头、河畔湖堤,天然就是一处处美妙的风景。
杨柳虽寻常,却装扮着这个世间,一直拥抱着这片土地。不论是谁摘下柳枝,插到哪里,它就活到哪里。所以古训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我们小区外的路边,前几年栽了许多杨柳,不觉间就长成了依依美姿。在一片柳色青葱中,有的枝条已垂于地,静静伏卧;有的还在生长,崭露头角;有的垂在半空,飘逸如舞。还有的虽不惹眼,却在举手投足间流露出一种高贵的娇羞。
不远处的水塘边,也有几棵老柳树,随风轻摇着,另是一番妩媚。每次走到那里,我都会抚弄一下它的枝条,想着,这春天最不该缺少的便是绿色。
视野里,塘水映着蓝天,亮似银镜。岸边的柳树,映在水里,随风摇曳着,便有了层次,又是一道风景。岸上柳与水中柳,相映相成,直立与倒影,真实与虚无,让一塘翡翠,充满禅意。
柳,在光阴中独享天地,顾影自怜,过着一种闲散的光阴。它以柔媚、俊朗、舒展的姿态,宣泄着自然风光的浪漫情调,也给了我们许多启迪,
都说“春江水暖鸭先知”。其实,朝夕探水的杨柳,应该也是很早就知道“春江水暖”的。印象里,在树木中,最先报春的也是柳树。料峭春寒中,当别的树木还迟迟没有醒来时,它已经抽绿吐芽,摆出了千姿百态的倩影,珠帘丝垂,撩人心魄。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很喜欢韩愈的这首《早春》,想着那些小雨中的杨柳,远看似烟,近看却无。我很赞同他说的,一年最好的时光莫过于柳色如烟的浅春,而且更喜欢他用“烟”来形容杨柳,那种恰如其分,是简洁,也是丰盈,真的是绝妙之笔。
在古今的诗人眼中,“柳”是一直都备受青睐。他们或咏柳喻人,或借柳送别,或缘柳抒情……在自古以来的诗歌中,杨柳,就一直被歌颂着,直到如今。
杨柳虽然被人们这样赞美,但却表现得很淡雅,十分低调平庸。它们无论处在闹市里,柴扉前,还是陋巷中,都是以平和的姿态示人,枝条总是俯首下垂。
我家的窗外,也有一棵垂杨柳,很高很高的那种。经常想,窗前其实不要多少花朵,不要五彩缤纷的盛开,只要有明丽的绿色,就是一种盎然,就会生机勃勃。
有风拂过,悬垂的柳枝,有时会悄然探进窗里来。随之,一些斑驳陆离的光影,既美伦美奂,又清恬淡丽。它会让我想起“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那种美,又会让我想起“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那种撩人的意景。
又是一年春好处,吹面不寒杨柳风。陌上柳色新,薄如轻纱,淡若烟云。用不了几天,待到檐前屋后飞柳絮时,那是人间又一份原汁原味的美景。
记得有人问,为什么总是要说杨柳风?我想,杨柳,细风,大概就是一对相爱的情人。没有风,就显不出柳的妩媚与韵味,没有柳,就失去了风的潇洒与飘逸。
人间四月天,一窗杨柳风,半帘杏花雨。杨柳在我心中,一直就是春天最美的韵脚,它带着平贱,带着妩媚,伴我走过了一年又一年柳暗花明的季节。
四月于我,一直就是诗意的。尤其是杨柳,我喜欢它的俊秀,贪恋它的逶迤。我想,人间若是没了杨柳,春天是不完整的。所以,在拂面的杨柳风中,我写了此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