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喝出一种文化,品茶品出沉浮人生
喜欢在岁月小巷里,寻一处角落,一个人,一壶茶,一本闲书,一窗晚雨。
重庆人跟成都人极为相似,闲暇时,喜欢沏一壶茶,约三五好友,赏一地落花,守一份宁静。喝茶,很平常,但品茶就需要用心和知识,毕竟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
每天上班,午休时会泡上一杯茶,享受一种静谧。喝着茶,慢慢滑过午间的光阴。当打开电脑开始下午的工作时,袅袅茶香中,自有一种悠闲自得。
下班之后或读书之余,在明窗下,或在小区的园子里,泡上一杯茶,可以慢慢咀嚼人间烟火味,既应了景,也随了心,以半日之闲,可抵十日的尘累。
细思量,我喝茶,很多时候并没有好坏贵贱之分。喝着喝着更觉得,真正的好茶并不在茶杯里,而是在我的感觉里。尤其与朋友一起,不论茶品,重在会心。一席茶事,一段光阴,肆意聊着生活的点滴,从容地享受茶的香甜苦涩,润泽着一份心情。
喝茶本是一件愉悦的事情,当然要讲究情调,追求意境。听一位老人说,要把茶喝出一种天长地久的味道来,这样才能明白茶的真谛,悟出它的禅意。
也曾听修禅的朋友说,茶禅本是一体。其实,禅在我心中,归根结底是一种意境。许多人一生都没能寻到菩提,有些人,只在一盏茶中,却悟出了禅意。
我喜喝茶,但不善品。只是有些茶,相遇不早却一见倾心;喝的时间不长,却总占据心底。前不久,朋友送来一盒今年的龙井,很喜欢它的香气,包装也极其雅致。也曾喜欢碧螺春,它长于江南烟雨中,一芽一叶都令人陶醉;还喜欢毛尖,觉得有山峦之气,开阔醇美。还有云南的普洱,生于苍山洱海、云雾之巅,喜欢它的趣守平常,淡薄天成。
尘世间的这些茶,它们大都长于山间,汲日月精华,沐春秋洗礼,有的更是在甘露未消之时采摘,从而有了各种山魂水魄的灵性。所以,当一杯清茶在手,我们就会从其中见性明心,在喧嚣中品出人生的真味。据说古时道士品茶,并不用水冲泡,而是择叶而食。我想,他们这是真正应了《道德经》里的那句话:天、地、人合一。
茶的知识,门道很多,我一直孤陋寡闻。听说唐人陆羽写了一本《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前不久寻得一本,原以为是满页枯燥乏味的文字,结果却是插图配上一些注解,很有些小清新,读起来十分有趣。
原来,在几千年历史里,茶是中国人须臾不可或缺的东西。老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虽然排在末位,但它却是最有讲究、最有情趣、最有文化的
与茶接触,学学《陆羽茶经》,慢慢也掏得了一些知识。明白了茶叶也是圣洁之物,供奉佛祖,追思先人,献上清茶一杯,是表达敬意的最好方式。若借一盏清茶,溶进斑驳的岁月,解读往事的悲喜,更会懂得,感知于冷暖时,若心入茶,茶不负人。
我的日子,不论赌书泼茶,还是倚楼听雨,都是清简如水。就茶而言,我日常喝得最多的还是本地的花茶,一是习惯了,二是极易得。偶尔也会喝喝咖啡,那是陪朋友应景,终不成瘾。始终觉得还是茶好,相信茶水能洗心,能够品出生活的滋味。
寻常时光,也喜欢傍晚时喝茶,在茶香中闲望窗外景色。在慢慢融入的暮霭中,思绪也会像怀中茶气一般飘浮无定。等到月亮爬上来,在“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意境中,在清幽的窗前,我会闻花香,听鸟语,等一个人来弹高山流水。
一叶茶,一杯水,其中妙处,也许只可意会。茶如此,人生种种,又何尝不是。有茶,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消遣世虑;茶香,可以在闭目中诞生,也在闭目中消失。这世间,若能围炉夜话,谈笑古今,就能品一抹茶香来供养灵魂,心便会如流水一样清澈。
淡泊的生活,如水的日子,我对喝茶其实是很随意的。只是,若能偷闲捧得一杯清茗,任丝丝幽香冲淡浮尘,让一份快乐融入茶里,时光便也有了清凉的美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