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去看妈妈
一个多月前,陪妈妈去医院作诊断,查出了慢性胃炎。之后,妈妈开始吃药,我也隔三岔五打电话问她的情况,妈妈总是说没啥。虽然如此,我还是经常打电话给妈妈,每次都是她说行了,挂了,挂了,我才挂。
转眼又到了五月,漫山遍野的梨花,开得温馨婉约,嫣然优雅。入夏后的几场小雨,使空气格外清新,柔媚的轻风,不浓不烈,让季节分外芬芳。
母亲节那天,我去了妈妈家。我没直接进屋,而是先去市场,买了些水果和核桃。快到家门口时,见妈妈正提着一篮青菜,步履虽然有些蹒跚,却快步地向我走来。我敢紧跑过去,从她粗糙的手中接过菜篮,立即搀扶着她。
妈妈看见我买了水果,一边笑着看我,一边抱怨。进屋后,她问苹果多少钱一斤,我说七块,她就数落我不会过日子,大贵的买那干啥?我说还有十几块的呢,每个苹果上面有一个孝字,我没买。她又问核桃呢?我说二十九,她说不爱吃核桃,又说我总是乱花钱。
我说花钱怎么了,只要日子过得开心,只要力所能及,花就花呗。妈妈连说,好好好,不管你,跟小时候一样不听话,休息一下吃饭吧!
听她说我小时候不听话,看着头发已经花白的妈妈,不由就想起年轻时的她,还有我的童年,还有那个幸福的家。觉得,在光阴的屋檐下,能够说说岁月闲话,真好。
想起童年,想起那时的快乐,觉得生命中所有的葱茏,都在暖阳下生长。那时侯,我就像个野孩子,整天在外面玩,只有饿了累了时,才会回家。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她,进屋的第一句话,就是喊“妈”。看到了妈妈忙碌的身影,听到了她的应答,心便放下。于是,开始找吃的,吃饱了,喝足了,便又跑出去玩耍。
上学了,踏进家门的第一件事情,依然是找妈。那时,总是有阳光伴着温暖前行,就像有了季节的包容,一树一树才能开花。那时妈妈还年轻,那时我还没有长大。关于妈妈,总有那么多的好奇,觉得她真的很漂亮、很伟大。
后来,我背着行囊走出家门,一个人流连天涯。无情的时间,流逝了我对童年的记忆,模糊了我对故土的怀想。直到有一天,我打开行囊,发觉里面却装满了妈妈的叮咛与期望。才明白,这些年,是妈妈将阳光装进了我的口袋,无论走多远,都不带走一缕忧伤。
结婚以后,光阴虽镌刻出流水落花,我依然经常回去看妈妈。因为,那里是我永远也走不出的守候和牵挂。有时推开家门,妈妈不在,便和迎上来的爸爸拉拉家常。不过,眼睛还是时时盯着门口,翘首盼望。只有妈妈推门进来后,心才会放下。
这些年来,我一直这样,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位卑权高,总是惦记着回家,回家依然先喊妈。回家找妈,这是从小养成的习惯,也许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一样。
年轮的门扉里,悠悠往事,总是滴落在光阴的屋檐下。岁月可以改变容颜,沧海能够变成桑田,但人们对家的怀想和对妈妈的眷恋,凝固在岁月深处,永不变化。
是的,有妈在,你就可以放心地独闯天下。当事业坎坷时,高处不胜寒时,人们都会迫不及待地寻找心灵的依托,而那最安全、最可靠的港湾,依然是家和妈。
人类最不能动摇的情感,大概就是母爱。人们心底最深的牵挂,就是生你养你的家。妈在,家就在;妈在,兄弟姐妹是一家。妈不在了,兄弟姐妹就是亲戚,这是实话。
时光,如一树花开,不论惊艳或素雅,妈妈都是岁月的写照。妈妈一生不大喜欢照像,其实她年轻时很漂亮,那时是因为面对镜头害羞,现在却是因为自己老了。
这些年来,是妈妈的辛劳与隐忍,孕育了我的成长,而我的成长也见证着妈妈的衰老。当我们对天底下的妈妈真正有所认知时,我们也进入了付出和牺牲的年华。
母亲节,我在妈妈家,又吃着她做的饭,还是从小就熟悉的味道。不由觉得,妈妈的饭,妈妈的爱,就像藏在岁月深处的一首老歌,唱的人浑然不觉,听的人已泪如雨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