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富贵与贫贱

(2015-09-20 09:42:14)
标签:

佛学

富贵

贵族

富人

暴发户

分类: 说三道四
富贵与贫贱                       富贵与贫贱

    最近网上流传着一篇《富而不贵是种痛》的文章,读后总想说点什么。觉得,用“为富不仁”几个字,就是对当前一些富人入木三分的贴切描述。
    文章一开篇就引用了浙大教授郑强的一段话:“大家都在嘲笑俄罗斯,但我知道俄罗斯一定会发达的。因为那里的人,两天没吃饭饿着肚子还排队,而我们,两个人还要挤公交车。将来中国即使富裕了,你看看那些开豪车的富翁们,依然会从车窗向外吐痰、扔垃圾。”
    对于人群,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富贵与贫贱之分,将富贵分为一类,将贫贱分为一类。从字面上的意思来理解,富贵即是有钱,有素质,有教养的一类人;贫贱即是没钱,没素质,没教养的一类人。这样的区分,用不着过多的解释,已经泾渭分明。
    富贵与贫贱,这描述的是两种现象,也是划分的两种人群。但我一直觉得,“富”与“贵”,绝对不是一回事;“贫”与“贱”,也绝对不是一回事情。
    这世上,也的确有不少人认为富与贵是一码事,富就是贵,有了钱什么都会有,当然包括贵。还有人认为,只要有了地位,富就是手到擒来的事,想不富都不成。
    《富而不贵是种痛》里有段话,说现在一些富有的人,富在物质,富在有钱,但没有高贵,永远只能是富人,成不了贵族。那么,什么叫高贵?该文举了一个例子——
    二战期间,英国的王子爱德华视察贫民窟时,他对一贫如洗的老太太说:“请问,我可以进来吗?”这就是真正的高贵,永远尊敬每一个人,即使对方是穷人。 
    相信很多人看过《墙上的咖啡》那篇故事,富人在喝咖啡的时候,喝一杯,再多订一杯,将订单挂在墙上,当穷人进去喝咖啡的时候,可以不用付钱,撕掉墙上的一张订单就行。
    这些高贵,是精神层面的东西,他们给人一份温暖,又何尝不是给自己一缕明媚。现在这个年代,出一本书或者唱一首歌就可以变“富”,但要怎样才可以让一个人变“贵”呢? 
    “贵”不是潮流,“贵”不是富丽,“贵”不是流行。“贵”是淡雅,“贵”是艺术,“贵”
超凡脱俗。“贵”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心境,是恒久不变的精神。这世上,要成就一个亿万富翁只需要几年的时间,但培养一位贵族则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富贵与贫贱
    
    可现在很多人理解的贵族精神,往往就是住别墅、买宾利车、打高尔夫;就是挥金如土、花天酒地;就是对人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实际上,这不是贵族精神,这是暴发户精神。
    所以,现在网上就出现了《富而不贵是种痛》的文字,出现了各种非议。那么,我不由想到,贫与贱呢,贫与贱又是什么关系?
    说到贫,现在早已不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家不用考虑吃饭的问题,真正贫穷的人已经不多了,但是,却不缺少下贱的人。我说下贱或许有点偏激,但对于一些没有诚信,没有道义,没有自己承担精神的人来说,这或许是最合适的词语。
    现在很多人说贫穷,就是说的没有钱,没钱买房子,没钱买车子。但也许就是这些人,从来不会想昨天说的事情今天做了没有,该做的事做好了没有。
    更有甚者,自己没钱还怨天尤人,自己没钱还吹牛,自己没钱还打人,自己做不到就造假,自己做不到还指责他人。这样的作为,这样的人,即便是能混迹一世,日子亦是虚度的。
    其实,即使真正贫穷的人,也应该有自己的尊贵,贫穷和下贱绝对不是一回事。虽然确有“人穷志短”的人,但更多的人信奉的还是“人穷志不穷”,践行的还是“贫贱不能移”。
    如果说富而不贵是一种痛的话,那贫而不贱,就是以一种低调的高贵姿态,前行于尘世。
    “穷且愈坚,不堕青云之志”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欧阳修曾说,唐代诗人少达而多穷,但后人却认为他们是最富的。他们都各有风雅,并对金钱都抱着一种淡薄之情。
    千百年来,中国历史上的许多达官贵人、英烈先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天下为己任,救民生于水火,表现出了高雅且博大的情愫。他们的这种“贵族精神”并非与生俱来,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熏陶过程,并与所处的社会背景有密切的联系。
    现今这个时代,可以在一夜之间产生无数个暴发户,但是需要几百年才能培养出一位贵族。因此必须明白,我们的一言一行、一思一虑都在影响着后人,决定着他们是俗是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月有阴晴圆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